(原標題:當上市已成往事,涼了半截的紅黃藍會是民辦園的絕唱嗎?)

毫無徵兆的政策衝擊。

一份文件,讓紅黃藍“涼了半截”。

15日,國務院式發佈《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規定,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爲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民辦幼兒園的上市之路首次遭到禁止,市場一片譁然。之前深陷虐童事件風波的紅黃藍教育首先上演了一出股價“跳水”戲,用超過50%的跌幅回應了突如其來的這一紙新規。

數據顯示,美股於北京時間16日凌晨5點收盤,紅黃藍暴跌52.97%,報7.83美元(歷史新低),市值蒸發17億元至15.9億元。此次股價所受波動影響,遠超去年11月發生的虐童案影響。

不只是紅黃藍,在美股上市的其他教育機構股價也遭遇大跌,比如博實樂教育股價狂跌逾27%。

有觀點認爲,此次新規對於幼兒園市場是絕對的利空,而且對於那些未上市的民營幼兒園機構,以及那些想進入幼兒園市場的資本來說,這紙新規基本阻斷了資本化的通道。國家爲何此時突然出臺教育新規?當上市成爲往事,幼教行業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製圖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製圖

國家出手治亂象

“剛剛出臺的新規主要是針對目前教育市場出現的亂象做出糾正。”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告訴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

萬喆指出,教育市場亂象的產生不單單是由於民營機構在經營幼兒園的過程中過於逐利,還在於目前公立幼兒園教育體系尚不健全,以及國家對於幼兒園教育的監管制度尚不成熟、不完善。

在萬喆看來,此次新規是國家在學前教育領域開了個好頭,有利於避免市場上再出現完全以資本併購爲目的來運營或收購幼兒園的行爲,防止市場泡沫,同時也是將學前教育市場迴歸到教書育人的本質上。

萬喆同時強調,新規自身也具有兩面性,如何解決幼兒園教育的資金需求問題,以及如何加強這一領域的監管和公共管理是新規出臺後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未來需要國家公務部門投入更多的資金來支持幼兒園教育。在監管方面,要加強對資質審批的考覈尺度。”萬喆說。

電光教育集團CE0張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亦表示,此次新規是國家對於近期資本參與幼教導致各種亂象頻發而採取的行政手段,限制營利性幼兒園的資本化就是爲了解決教育迴歸本質不應過度逐利的問題。

但張亮認爲,新規只是“現階段”將資本化通道基本堵死,之所以強調“現階段”,是因爲此次新政是以指導意見而非法規的方式出現,“隨着問題解決,未來有可能將限制放開。”

來自中泰證券的分析認爲,政策本身通過減少資本對行業本源的影響來保證教育品質符合一定邏輯,但採取一刀切的做法可能對規範運作的幼教機構來說存在誤傷,在行業迴歸後政策鬆動或許存在一定概率。

轉型升級已成必然

關閉民辦園的上市通道,對於未來學前教育的發展有何影響?浙江省發展民辦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春光認爲,新規中禁止民辦園上市的規定,必然對民間資本進入學前教育造成重大影響。而民間資本一旦減少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國家財政便會加大學前教育的保障,這就意味着普惠園會越來越普及。

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受新規影響,一些上市公司主導的民辦幼兒園可能會逐漸剝離“母體”。資本市場對幼教產業投資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未來預計提高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比重將是大趨勢,此舉也有利於體現幼兒園公益屬性。

“新規正是爲了將幼教納入義務教育而鋪路。”教育產業基金中天匯富合夥人廖英山認爲,國家此前的一連貫動作到剛剛出臺的新規,反映出“先普惠後義務”的發展路徑,此次新規是將義務教育向下覆蓋到幼教領域的節奏。

有人擔心,此次新規中的政策限制抑制了投資者對幼教行業的投資熱情,做民辦園的動力因此減少,未來是否會造成幼兒園供給不足的局面?在廖英山看來,這並不值得擔憂。他表示,短期內新增幼兒園可能會受到影響,但存量幼兒園仍在提供服務。

廖英山指出,未來營利性幼兒園只會佔小部分,而且會向高端園發展。長期來看,政府將通過財政補貼和政策幫扶,配合監管手段,促使更多民營園轉向普惠園。

有專家表示,在此措辭嚴厲的文件下,監管部門從嚴監管是大概率事件。大勢所趨,轉型升級已成必然。據瞭解,目前已有小型幼兒園運營商試圖調整方向。

羅嘉珍 本文來源:國是直通車 責任編輯:羅嘉珍_NBJS6445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