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東吳之地率先形成了四大家族的模式,孫策時在袁術手下,率軍攻陸康任太守的廬江郡。陸康堅守了一年,最終病死,廬江城破。

而陸家也就把這筆賬算在了孫策身上。後來孫策自立門戶,渡江攻打吳地,一片望風披靡,但四大家族卻對孫策不甚感冒,爲此孫策大興殺伐,殺了許多當地士族,據說孫策之死也可能與四大家族有關。

200年,孫權上位後,改變了這種態度,轉而與當地士族合作。這種轉變成效是顯著的,後來東吳當地士族爭相推薦輔佐孫權就是明證。

但實際上,孫權一直採取以魯肅、呂蒙等外來士族統治當地士族的策略,對四大家族一邊籠絡一邊防範。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陸遜在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時已經暫代呂蒙統軍,明明有統軍之才,夷陵之戰前,孫權寧可割地求和也不任命陸遜統軍了。

然而劉備的傲慢還是給了陸遜機會,幾場漂亮的仗打下來,陸遜、顧雍後來又成爲東吳的丞相,陸遜娶了孫策的女兒,還長期鎮守荊州,這些都使得四大家族的地位提升得很快。

孫策的關係加上士族地位的膨脹,引起了晚年孫權的極度不安,體現在了孫吳繼承人之爭中,他重用校事,大力打擊本地士族,並以陸遜在太子之爭中的小小過失,幾乎算是逼死了陸遜。

陸遜之子陸抗剛出道時,孫權還曾就此事詢問陸抗,陸抗的回答不卑不亢,但同時表現出了對孫氏皇族的尊重和服從,孫權便又重新啓用了陸抗。

此後孫吳帝位更迭,但陸抗卻在前線表現出了他作爲一個名將的卓越才能。西陵一戰封神,末帝孫皓幾乎把整個長江防線交給陸抗,使之成爲東吳軍事上的絕對支柱。

然而,陸抗也沒能逃過孫皓的猜忌。274年,面對屢諫不聽的局面,陸抗鬱鬱而終。而陸抗之後,東吳再無良將,故而有“陸抗死,東吳亡”的說法。

文/子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