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公告

小夥伴們,貝塔馬上要搬家啦!

調整,是爲了更好的遇見!在全新的“貝塔故事”微信公衆號,貝塔將繼續爲大家提供好聽的普粵雙語兒童故事、新鮮及時的育兒乾貨,陪伴孩子們快樂成長~請大家繼續關注!

調整期間,騰訊將自動完成所有遷移,請大家耐心等候~若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娜娜老師

感受是情感連接的基礎,而情感連接又是教育的基礎。

1

在剛剛過去的週五晚上,豆喫完晚餐,準備去做作業,看到爸爸過來,他馬上說:爸爸,東東踢球真沒規矩,下午,他踢到我的手了,還說我犯規。

(一臉渴求關心的樣子)

爸爸很平靜地說:是這樣的,足球就是這樣的規則,手捱到了球就是犯規。

豆爭辯着:可是我都站着沒動啊,是他故意踢到我的手了……

爸爸依然平靜地說:足球就是這樣的規則,不管是你自己捱到球,還是別人故意踢你,只要觸到球就是犯規。

豆眼眶紅了,大顆的眼珠掉下來,瞪着眼睛看着爸爸。

爸爸:足球是男子漢的運動,男子漢就是要勇敢,不要動不動就哭,這個規則不是我定的,是世界通用的規則,這不是說你錯了,但是必須得接受……

當時我正在收拾屋子,聽到他們的對話,感覺很難受,中間糾結了下,要不要說些什麼,後來還是忍住了。

當爸爸說完,豆氣哼哼地走進房間,門“砰”的一聲關上,豆爸也生氣了,打開房門厲聲說到:你怎麼回事啊,我都是很平靜地跟你探討,你發什麼脾氣……不要忘記做作業!

豆大聲說:我不做!

空氣裏嗅到一股硝煙的味道。我走了進去,對豆爸說:等會,我先跟他聊聊。

我將門關上,看到豆一臉的淚水。我將紙巾遞給他,蹲下來撫着他的肩膀,問他:昨天小朋友踢球踢到你哪了?

他指着左手手背。

我用食指按着他指的地方,問他:現在還疼嗎?

豆說不疼了。

然後,我摟住他,對他說:你現在感覺很傷心很委屈,你希望爸爸能更理解你,被球踢到了很疼,你也很困惑爲什麼被球踢到了卻還是自己犯規……

然後,我也沒再多說其他的什麼,只是抱着他。豆沉默了一會,突然自己說:媽媽,我現在去做作業吧。

我(有點喫驚,這麼快就好了啊):好,如果你現在覺得可以做,那就做吧。

他拿出書和筆,馬上寫了起來,寫着寫着,自己又笑了起來。

前一刻還掉下了大顆眼珠,又生氣又傷心;後一刻就寫起了作業,又平靜又開心。這個過程好像是擰了一把魔法鑰匙,鑰匙一轉,孩子的心就跟着發生了變化。

2

這把鑰匙就是感受,感受是情感連接的基礎,而情感連接又是教育的基礎。

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我冷"。

成年人總是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就會很困惑,他不知道:我這種感覺是對的嗎?我明明很傷心,父母卻告訴我沒什麼好傷心,那是我有問題嗎?我該怎麼反應呢?

久而久之,他和父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他也很難構建清晰的自我認知,而一個破損的自我形象,又怎麼能支撐一個人長久的幸福?

3

在我家的這個案例中,其實我做的不多,我只是幫孩子說出了他的感受和需求,告訴他我看到他的傷心他的委屈他的渴望,他內心積壓的各種情緒得到了釋放,他很快就平靜了下來,能理性地思考,做需要做的事情。

當情感到位了,孩子才願意親近你信任你,你對孩子說的那些道理,孩子才更加容易接受,而且孩子還能自己想到解決的辦法。就像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所說:感覺好,纔會做得好。

實際上不僅是對於孩子,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樣,任何感受和情緒都是有意義的,感受自己的情緒,就是一場自我發現之旅。如果否定這些感受,強行就它轉爲“正能量”,那隻不過是自我逃避自我否定。沒有情感的“堅強”,不過是“麻木”。

其實我以前也是個感受性很缺乏的人,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正是孩子身上豐富的感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讓我也開始去發掘自己的感受, 而生命中的那些美好,正是藉助我們的感受管道而來。

PS:補充說明,我家孩子爸爸平時對孩子還是陪伴很多滴,孩子也很喜歡他,同時,我也尊重我和他之間對同一件事情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處理方式。孩子面臨的真實世界就是多元的,父母當然可以不一致,如何有效處理之間的差異,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示範。

4

讓孩子心情恢復平靜,幫助孩子面對感受的四個技巧:

1.全神貫注地傾聽

2.用“噢、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3.說出他們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來實現他們的願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