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份開始的這輪行情,到今天已經持續3個月。

如今在3300點關口,指數正在徘徊不前,一些關鍵數據的發佈讓資金變得謹慎起來。

而這些數據正在成爲驗證牛市成色的關鍵。

指數已漲800點,減持的公司卻超600家

今年以來,指數從2440點啓動,三個月漲幅已超過800點,連續多日交易資金突破萬億。

如此火熱的市場環境之下,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的退出卻異常堅決。

2019年年初至今,超過600家上市公司股東披露了減持計劃,超過去年同期的一倍。

而對比全部3600家上市公司,有減持計劃的公司超過了16%。

真正在2019年有減持行爲的公司更是遠遠超過這600家,由於部份上市公司在2018年已經公佈了減持計劃,因此隨着市場的回暖,減持行動的次數和規模正在快速增長。

至今已有857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東的減持計劃,其中超過450家的管理層進行了減持行動,40家公司的減持金額超過億元。

在市場資金大批進入市場之時,爲何原有的投資者選擇退出,顯然管理層的對企業的信心並沒有隨着市場反轉。

牛市聲音漸起,這部分資金爲何在堅決退出?

按照已經實施的減持數額計算,3月份產業資金從市場減持計劃中退出了265.5億元。

遠超2月份的123.8億元。

而4月份,A股市場的解禁市值按照3月底價格的估算超過了2800億,佔到了A股市場流通市值的1.27%。

產業資金作爲最早進入市場的戰略投資,對市場的敏感度遠超一般投資者。

尤其是對估值的理解,更是有着先知先覺的判斷。

在2018年,產業資金持續淨增持之後,這部分資金正在選擇離場。

北上資金流入漸緩,資金熱情正在消退

作爲1月份最先進入的資金,滬股通的流入自2018年下半年就已開始的。

態度堅決的北上資金,對市場信心的恢復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自3月下旬開始,北上資金的流入已失去先前的堅決。

近一個月滬股通僅淨流入30.21億元,深股通更是淨流出103.45億元。

市場的成家量也在萎縮,成交過萬億的情況並沒有持續發生。

市場熱情正在消退。

市場運行三個月之後,在減持公司日見增多,減持資金量級也在成倍增加的背景下,後續市場的運行壓力正在顯現,進入市場的資金需要更加謹慎的態度和理性的判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