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紐約每日新聞網報道稱,肉類食品似乎正在步衛生紙的後塵,成爲美國人近來恐慌性搶購的貨品之一。包括沃爾瑪、好市多等多家超市已經宣佈,對消費者購買豬肉、牛肉以及禽類等肉類產品實施限購。
美媒稱,就像消費者在疫情初期搶購洗手液、肥皂和衛生紙一樣,現在他們又開始搶購肉類食品。美國多家食品連鎖店及超市隨後對肉類食品進行限量供應。好市多和克羅格將限購措施推廣至全美所有門店,其他超市則在某些地區實行限購。
根據克羅格規定,每位顧客只能分別購買2件雞肉和豬肉食品;好市多宣佈,每位會員每次到店最多可購買3件肉類產品;位於聖路易斯市的Schnucks超市對購買新鮮牛肉的限制爲2件。麥當勞也宣佈可能會暫停部分美國餐廳的營業,或者停止供應最受歡迎的巨無霸及麥香雞。
說實在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出現過肉類等這些重要的生活基本物資供應不足的現象,美國爲啥會出現這麼嚴重的情況呢?美國人真的連肉都要沒得喫了嗎?
首先,我們要明白美國人沒肉喫並不是因爲美國肉食品養殖出現了什麼問題,美國作爲全世界最大的農業生產國,更是世界最大的農業出口國,美國的機械化大生產農業生產效率其實遠高於其他各個國家,當前的病毒只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並沒有看到大規模的動物傳播的跡象,所以一般情況下其實並不會出現太多的問題。2019年美國人均牛肉消費量爲57.3磅。從美國人均豬肉消費量來看,2014-2019年美國人均豬肉消費量呈增長趨勢,2019年美國人均紅肉消費量爲52.3磅。而且美國的肉類消費大部分都是自給自足而不是依賴於進口的,所以美國人當前沒肉喫並不是養殖業的問題。
其次,那美國的肉食供應問題到底出在哪了?雖然美國的養殖業沒有出現問題,但是美國的肉類生產加工出現了問題,受疫情蔓延影響,自4月以來美國多家主要肉類和家禽加工商,因部分員工感染病毒而被迫暫停部分工廠,由於工作環境擁擠、潮溼,使得肉類包裝加工成爲美國疫情爆發的重災區之一。任何一個產業的從原材料到成品其實都不是簡簡單單的,即使是我們看來很簡單的肉製品加工,都需要有大量的生產加工環節,所以當前美國的問題不是養殖業的問題,是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出現了問題。來自CoBank的一份報告稱,預計今年美國豬肉及牛肉的產量同比下跌了約35%,因此價格漲幅相比2019年將達到20%。所以在當前的情況下,沒肉喫的問題可能真的還會困擾着美國人。
第三,沒有肉喫還有其他選擇嗎?當然有,這就是人造肉,據彭博社報道,由於工廠關閉,美國牛肉批發價飆升至創紀錄水平,豬肉批發價也大幅飆升。受益於此,美國人造肉企業Beyond Meat迎來業績大幅上漲。我們看到星巴克、肯德基都開始佈局人造肉市場,的確相比於傳統的肉製品加工來說,人造肉的加工更加簡單便捷,其自動化程度更高,自然風險也就更小。所以,如果美國人真的沒有肉喫了,那麼根據遞弱代償原理,必然會有其他的產業門類頂替而上,那麼人造肉無疑將會迎來最大的風口。
你怎麼看美國人沒肉喫了?你會選擇喫人造肉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