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看北京冬奧會形象景觀核心圖形和色彩系統

冬奧制服裝備徵集設計方案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和志願者賽時穿用的戶外功能運動外套、功能運動褲、保暖夾克、梭織長褲、針織帽、脖套6個品類的視覺外觀設計方案。
應徵設計方案包括設計文案、款式設計圖稿和穿着效果圖稿。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以“祥雲”爲核心圖形的制服等奧運產品讓人們印象深刻,成爲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的一大亮點。昨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色彩系統和核心圖形正式發佈。與2008年相比,此次冬奧會的核心圖形將京張賽區山形及長城形態與《千里江山圖》青綠山水等元素相融合,系奧運歷史上首次使用動態核心圖形;色彩系統方面,將其劃分爲五主色、五間色,主色和間色相互對應組合的系統。

  北京冬奧組委官網昨日同時發佈公告,公開徵集制服裝備設計方案。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處高級專家林存真介紹,服裝必須使用色彩系統和核心圖形,體現統一、一致性的景觀要求。同時,核心圖形可以與色彩系統組合形成不同的設計方案,廣泛用於競賽場館和非競賽場館的各類區域,以及制服、特許產品、交通工具、城市景觀等多業務領域。

  

  ●色彩系統

  靈感源自於中國傳統礦物顏料色彩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色彩系統的開發對創作生動有力的冬奧品牌形象至關重要,所選顏色應凸顯與強化主辦國、主辦城市的精神風貌、文化特色,與核心圖形相結合,進一步展現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願景和理念,在競賽與非競賽場館、電視轉播、指示系統、制服、門票特許產品、慶典儀式、文化活動等領域,起到烘托冰雪運動氛圍、激發運動員比賽熱情、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作用。

  經過對中國歷史上代表性色彩的挖掘,對中國色彩文化的提煉以及對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個賽區城市色彩的分析,設計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色彩系統,包括主色、間色、輔助色三部分。設計過程主要體現4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色彩系統靈感源自於中國傳統礦物顏料色彩。礦物顏料是人類繪畫中使用的最原始的表現材料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永不褪色的穩定物理特性。中國礦物顏料從古至今廣泛存在於壁畫、雕塑、建築、國畫、唐卡等中國藝術作品中。

  二是色彩系統的設計依據源於對中國傳統色彩研究,建立在中華民族獨特感知方式與哲學思維基礎上的色彩體系,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生存體驗和文化心理,極具文化價值。

  三是色彩系統的選擇來源於對三個賽區城市冬季色彩及春節文化色彩的調研。城市、春節色彩展現了人與自然、物質和精神在當下的面貌,述說新時代下的城市性格和文化特徵,是色彩系統的重要依據。

  此外,色彩系統來源於對自然四時、天地五方和二十四節氣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將其劃分爲五主色與五間色。主色和間色之間相互對應組合,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北京2022冬奧色彩系統,既體現了冰雪運動、綠色奧運和科技奧運的內涵,又呈現了中國獨有的春節文化和長城文化魅力。

  ●核心圖形

  靈感源於中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

  核心圖形作爲奧運會形象景觀的重要構成元素,具有連接奧運會徽、吉祥物、體育圖標、口號等奧運形象元素的關鍵紐帶作用。核心圖形主要應用於奧運會場館內外、城市形象景觀以及慶典儀式、文化活動等領域,營造充滿活力的賽場環境和城市慶典氣氛,激勵運動員,滿足觀衆和來訪者的奧運體驗,提升電視轉播畫面效果。

  此外,核心圖形還將應用於與奧運會賽事相關景觀或物品的設計,包括比賽場地、體育器材、互聯網、電視轉播、引導標識、制服、廣告、出版物、證件、門票等,以及奧運會合作夥伴、贊助商形象和奧運會特許產品的設計開發。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核心圖形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傳統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藉助科技手段,通過計算機生成技術,將京張賽區山形及長城形態,與象徵文化的《千里江山圖》青綠山水、充滿動感與力量的線條、中國書法的韻味、運動員的比賽激情、賽場的滑道和前沿科技相融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中國風韻的冬季美景。

  核心圖形創新性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動態的——奧運歷史上第一次動態核心圖形;二是立體的——有立體空間的核心圖形;三是廣泛的——極大地拓展了應用範圍和使用空間;四是互動的——人人蔘與冬奧、共享冬奧。

  ■ 訪談

  北京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成

  制服是一屆奧運會成功舉辦的重要保證

  北京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成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制服是工作人員、志願者、技術官員專屬的身份標識,提供一套輕便保暖、美觀舒適的制服,是一屆奧運會成功舉辦的重要保證。

  新京報:奧運會制服的意義是什麼?

  閆成:制服是奧運會賽事景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工作人員、技術官員以及志願者制服。可以說,制服是工作人員、志願者、技術官員專屬的身份標識,提供一套輕便保暖、美觀舒適的制服,是一屆奧運會成功舉辦的重要保證。

  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當數以萬計的志願者、工作人員、技術官員身着統一的制服步入奧運賽場時,這就相當於亮出了一張靚麗的“國家名片”。因此,設計師需要通過制服的設計,用現代化的表達,實現視覺識別功能,傳達和展示主辦國形象,讓更多的人直接感受和認同主辦國文化魅力,向世界傳遞奧林匹克價值觀、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願景,傳播中華悠久的文化和燦爛的文明,激發民族精神和奮進力量,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新京報:爲什麼發起制服視覺外觀設計徵集活動?

  閆成: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既爲運動員創造優異成績搭建了平臺,也爲設計師創造偉大的作品提供了舞臺。奧運會形象景觀的設計是有使命的,透過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設計的作用和價值已經被提升到國家層面,爲塑造國家形象、文化價值挖掘繼承發揮着重要作用。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公開徵集的平臺,好中選好,優中選優,遴選出能夠代表中國當代傳承、創新和發展的優秀成果,最終形成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裝備視覺外觀設計方案,實現民族性、藝術性和功能性的完美結合,成爲體現時代特色、深受大衆歡迎的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裝備典範。

  新京報:冬奧會制服裝備工作有什麼難點?

  閆成:由於冬季項目特點,冬奧制服裝備工作相對更爲複雜,不僅要對視覺外觀進行設計,更要加大制服功能性的研究,科學確定制服品類方案,加大對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集成和應用,以應對特定氣候條件、不同場景、不同人羣的工作需要,通過每一件制服裝備品類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系統,從而滿足整體功能性防護需求,形成低溫狀態下冬季運動制服裝備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通過外觀設計徵集,爲賽時工作人員、志願者和技術官員設計出有特色、高質量、專業化的制服裝備,向全世界展現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工作人員的風采,展現國家形象,爲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處高級專家林存真

  穿上制服,就變成流動的冬奧會景觀

  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處高級專家林存真爲新京報記者解讀了奧運制服設計的特點和要求。林存真表示,穿上制服以後,就變成了一個流動的冬奧會景觀。在這樣的要求下,服裝就必須使用我們的色彩系統和核心圖形,體現統一、一致性的景觀。

  新京報:日常選擇服裝的時候都特別注意配色,那麼奧運制服的配色有什麼要求?

  林存真:每一屆奧運會的顏色都不一樣,因爲色彩特別能夠體現本民族和本地區的文化。顏色有非常強的性格體現和文化體現,我們在做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色彩系統時做了大量背景研究,從歷史、民族色彩體系到色彩應用到的城市。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狀態,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不一樣,不同地區在不同季節上顏色也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找到一個特別適合的顏色,既能體現舉辦地特色,又能體現季節,還能體現國家的新時代風貌。

  新京報:奧運制服設計和日常服裝設計有什麼不同?

  林存真: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制服,跟平常穿的衣服不一樣,實際上是一個功能性識別的景觀元素。說起來感覺特別專業,但實際上就是工作人員的工作服。

  既然是工作服,就有一些要求,不能怎麼舒服怎麼來,怎麼喜歡怎麼來,而是說每一個穿上制服的人都應該代表冬奧會形象,體現冬奧會景觀。穿上制服以後,你就變成了一個流動的冬奧會景觀。在這樣的要求下,服裝就必須使用我們的色彩系統和核心圖形,體現統一、一致性的景觀。

  新京報:你提到奧運制服承擔着展示奧運圖形元素的功能,那麼奧運圖形在使用和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林存真:核心圖形創作有四個特點,第一是動態的,首次使用動態的形式完成核心圖形的展現;第二是廣泛的,相比平面圖形擴展了非常多的應用領域和空間,甚至說在電視上也有很好的應用;第三是互動性的,它可以和人產生互動,讓每一個人真正地不是看景觀,而是參與景觀;第四是由於運動產生了很大的空間感,所以它是有空間的圖形。

  新京報記者 吳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