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清平樂》劇集已超半,對於《清平樂》的評價,相信觀衆心中自已有了一杆秤。今天,師妹也想與大家聊聊對《清平樂》這部劇的看法——

首先需要闡明的是,《清平樂》這部劇已然是脫離了原著《孤城閉》的敘事結構,對於劇集是否符合原著的話題,我們這次暫時不作討論。

而《清平樂》,目前爲止,應該是第一部以宋仁宗爲主角的電視劇。若論配置,正午陽光出品,自然有着無可挑剔的頂級配置:從畫面,打光、構圖、調色、服化道,再到禮儀、稱謂、器物等細節,基本還原出了宋朝的風雅氣韻。

劇中演員也是各個精彩——主角王凱自不必多說,此前在採訪中,王凱曾如此闡釋他對宋仁宗的理解:一是仁,二是忍。作爲歷史上第一個以“仁宗”爲廟號的皇帝,王凱其實很精準地把握到了宋仁宗的特點。歷史上的宋仁宗,他仁愛、仁厚、施仁政,是謂“仁”;但儒家中也講“克己復禮爲仁”,這便是他“忍”的一面。

而至於劇中配角,晏殊、范仲淹、歐陽修等也是刻畫得光彩照人。

就拿晏殊來說,歷史上的晏殊是文學大家,但作爲高官,實則他較爲懦弱,因循,依附呂夷簡;他提攜過范仲淹,老範卻很瞧不起他;他是富弼的岳丈,卻被富弼斥罵爲奸邪。電視劇中則將晏殊塑造成仁宗的導師、有着大智慧的大臣,雖然與史實有些出入,但卻是好看的,屬於合理改編,畢竟人物形象是立住了。

儘管考究,但這部劇目前看來,其實也有些遺憾:譬如由於想同時兼顧後宮戲與朝堂戲,使得節奏拖沓、整體結構鬆散;部分臺詞囉嗦冗餘,儘管師妹是中文系畢業,認可文言之美,但大段對白,無疑會使得受衆對人物理解存在門檻。

還有一些人物改編也非常值得探討。比如溫成(張貴妃)這個角色,史載她是“妃巧慧多智數,善承迎,勢動中外。”但在劇中,她儼然被刻畫成一個刁蠻任性的作精,爲此,編劇和演員也遭到了觀衆們的詰責。而擔負起張貴妃“巧慧多智數”部分的,則成了劇中人物賈教習。

今天,師妹想和大家討論的,就是賈教習這個人物。要說五月份最受爭議的大反派,可能就是賈教習了。

劇中,賈教習的戲份被排得非常細緻:從賈教習個人與夏竦之間的情感線,到賈教習參與後宮,爲張貴妃出謀劃策……起初,師妹也不太理解,爲何劇中會用大量筆墨刻畫賈教習,也因此,賈教習的扮演者曹曦文被網友吐槽有“加戲”的嫌疑。

那麼到底,賈教習這個角色的存在,是屬於“冗餘”的部分,還是“立住”的部分呢?抱着好學的心理,師妹考查了一下宋史上大家不曾留意過的賈教習這個人物,有了意外發現:原來賈教習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過的。

在《宋人軼事彙編》中,是這樣記錄賈教習:“溫成養母賈成,宮內謂之賈婆婆,威動六宮,時相認之爲姑”。對於賈婆婆,用了“威動六宮”這個詞,可見賈婆婆的地位之重。

而作爲張貴妃的智囊團,賈婆婆不僅在後宮之事上,幫助張貴妃逐出情敵,書中記載其陰謀丞相,請出宮人,以彌災變。上從之。溫成乃白上:“非出所親厚者,莫能感天意。首出其養女,以率六宮。”範氏遂被出,而雨未應——

在張貴妃面對情敵皇后的養女範氏的威脅時,賈婆婆用久無降雨作由頭,暗中聯合丞相告誡宋仁宗,想要解決災禍,就要將六宮的部分人“清”出去。張貴妃再按照賈婆婆所教她的,給皇帝煽風點火:“如果請出去的人,不是關係與您親近,上天沒辦法感受到你的誠意,所以首先就應該把範氏請出去,來代表六宮。”於是宋仁宗還真的就信了……

與此同時,由於張貴妃在朝野上沒有什麼傳聲筒,爲了穩定張貴妃的地位,賈婆婆還幫助張貴妃打點朝野上下的關係網,其“受納貨賄,爲人屬請,無不行者,賈安公以姑禮事之,遂被大用”——幾乎人人都會找她賄賂,請她辦事,並且沒有什麼事情是她辦不到的。就連賈昌朝也認她當“姑姑”,於是賈婆婆便爲他“背書”,使得他得到了皇帝重用。

由此可見,賈教習是一個頗有手腕和謀略的人,在歷史上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存在;甚至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沒有賈教習,溫成或許不會成爲張貴妃;朝野之上,也自然不會有張貴妃的黨派。

而在《清平樂》中,賈教習的很多戲其實都是按照史實去推算的:

比如她在劇中,會勸張妼晗與家中人和解,並且多與達官夫人們往來,是爲避免張妼晗陷入前朝無人說話,容易陷入被彈劾的境地。

她私下更是與楊懷敏、夏竦等人之間存在數不清的利益、情感關係,甚至後續她在張貴妃無法侍寢的情況下,啓用許蘭苕,其所作所爲同樣是爲鞏固張貴妃後宮地位。

儘管史書中對於賈教習這個人如何“威震六宮”,爲何“威震六宮”沒有做過多篇幅,但如果單獨看賈教習的線,《清平樂》刻畫其實是成功的,它並沒有將賈教習刻畫成一個扁平化的大反派,而是將其刻畫成有智謀、有遠見、懂得進退的掌事姑姑。

不同於以往大衆對於“宮中教習”角色行峻言厲、老氣橫秋的印象,《清平樂》中的賈教習,是一個相對年輕溫婉的教習形象。而著作中,賈教習的出身原本就是他國貴族,只因家道中落無奈前往皇宮獨自謀生,正是因爲無家族依傍,加上情人另娶他人,劇中的賈教習才懂得頗爲自己找出路。

比如起初,賈教習的臺詞中,對張妼晗提到:“我早就看出你是有大福氣的”,於是纔有她早早提拔張妼晗,由此可見其“遠見”。

在張妼晗於深院中唱南唐後主李煜的《菩薩蠻》時,她也立馬厲聲呵止,一來是由於李煜爲亡國之君的忌諱,二來則是由於該詞在過去視爲淫詞豔曲,她懂得“不適宜”。

而後,張妼晗因舞女身份,遲遲無法得到皇帝的青睞,在最後時刻,賈教習便冒着違反宮規的危險,自行捆住雙手,將張妼晗直接推到了宋仁宗面前,並一邊看宋仁宗臉色,伺機而動,一邊又假意請罪,可見其有“膽識”。

不過在這個片段中,曹曦文的語氣還是有些慷慨激昂,網友也在彈幕裏說她臺詞吼得太大聲。其實如果她採用的是徐徐道來的語氣,反而更能體現賈教習對張妼晗將得寵一事的勝券在握。

而至於賈教習“情”的一部分,可以說是最受到爭議的。起初,師妹也認爲,對於描寫賈教習“情”的部分非常多餘,但是如果結合後續賈教習對張妼晗的態度,其實多少可以理解。因爲恰好是“情”的這個部分,中和了賈教習“謀”的部分。也正是“情”的部分,才讓劇中角色生動了許多,這是編劇對每一個角色所注入的部分。

比如張妼晗,人人皆知她有“貌”,但卻正是她對宋仁宗的“情”,才讓人們可以理解她被宋仁宗獨寵的原因。劇中,後宮走水的片段中,師妹想應該有很多人被張妼晗拼死要去皇后宮中找宋仁宗的衝動之舉所歎服吧。

再比如晏殊,過去在人們心目中,他是有“才”,而劇中,則注入了他對宋仁宗的“師生情”,也正是這份“師生情”,讓晏殊整個人可愛了不少。

即便是張茂則、董秋和,也同樣是既有謀略,也有專情的一面。

再比如夏竦。歷史上,夏竦既是有文武之才的名臣、學士,懂得提拔范仲淹,同時又爲人貪婪陰險,搜刮錢財、畜養樂伎,陷害歐陽修、富弼,石介等"慶曆新政"改革派。編劇也給他安排了一段和賈教習的“情”,使其不至於“寡情”。

因此,編劇給同樣在歷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賈教習安排“情”的一面,其實也是希望讓人物不至於扁平化。

對於夏竦,她有過“癡情”。也是出於這種情,她纔會想幫助夏竦獲得相位。

也正是因爲與夏竦之間的“愛不得”,她纔會告訴張妼晗,位分有時候比情愛更重要。

對於張貴妃,賈教習有“母女情”,也正是出於“情”,她纔會想方設法幫助、維護張貴妃。

即便是賈教習下線時,其自殺的原因也是出於此番“母女情”——一邊,她因擔心有孕的許蘭苕會禍害張貴妃,於是率先殺掉了許蘭苕;同時,她又不希望許蘭苕之死給張貴妃帶來禍患,便自己擔下所有罪過,喝藥自殺。

人物結局可謂壯烈。

儘管目前《清平樂》口碑並未獲得理想中的效果,自己也被網友吐槽“加戲”,但野獸派娛樂在採訪曹曦文時,曹曦文卻表示,能夠與《清平樂》團隊一同合作,是榮幸,也是成長。

“我從來沒有見到有哪個編劇這麼有責任感,爲了一部戲,連續六個月時間,全程陪着劇組,跟着演員們一同沉下去。我覺得每個人都在盡力完成自己的部分,不論是從工作上還是從角色上來說,我的內心都非常坦然。我可以這樣說,加戲與曹曦文沒有關係。不管怎麼樣,能夠和優秀的團隊合作,我也滿足了。”

誠然,雖然《清平樂》全劇在劇情上難免有拖沓的缺陷,但在人物塑造上,其實刻畫得非常豐富鮮活。

不過,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將《清平樂》交給《孤城閉》的原著粉們來拍,徽柔與懷吉無疑會成爲主角;如果是交給偶像劇青年導演去拍,又可以預見,他們或許會將朝堂戲削減;如果是交給史學家拍,可能他們又會拍出一部宋仁宗版的《大明王朝》,將重頭戲放在朝堂上,後宮戲削減(但溫成或會成爲第一女主角)……

所以,對於《清平樂》這部劇來說,如果觀衆能夠有些耐心,因它而認識了一個歷史人物,我想,其實不論過程如何,是否有加戲,《清平樂》都展現了其文學價值。而至於從影視價值的角度來說,師妹還是希望正午陽光日後可以從《清平樂》中吸取些教訓——畢竟影視劇,是重要先考慮劇本、剪輯、表演的問題,至於服化道,向來只是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