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都知道,在這個時候,韓信沒有聽從辯士蒯通自立的建議,而是選擇了幫助劉邦擊敗項羽。在可以自立的時候,韓信只善於做他的大將軍,也只會做他的大將軍,當然選擇了繼續爲劉邦效命。

大家好,我們的俊彥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熟悉楚漢稱霸歷史的人都知道,在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局面數次逆轉,一度進入僵持階段。如果劉邦沒有韓信的支持,項羽並不會失敗,鹿死誰手,還真未必。而在這個過程中,韓信在項羽無暇北顧得情況下,連連佔領趙國和齊國,已經擁有了三分天下的實力。大家都知道,在這個時候,韓信沒有聽從辯士蒯通自立的建議,而是選擇了幫助劉邦擊敗項羽。
歷史沒有如果,我們沒法假設如果韓信自立,最後是否能一統天下。但在當時那種局面下,韓信不自立,並非沒有自立的慾望。畢竟作爲大將軍,手握兵權,在亂世之中,兵權纔是王道。佔領齊趙後,韓信已經擁有了自立的實力。這種情況下竟然以劉邦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爲理由,放棄自立,這絕對不是因爲韓信有多麼高尚,而是實實在在的無能罷了。
都知道韓信是”兵仙“,在戰場指揮上,當世唯有項羽能與之一戰。在統兵上,也是”多多益善“。毫無疑問,韓信的軍事能力是天下數一數二的。但是,這並不代表他的政治能力有多強。種種細節表明,韓信不過是政治上的白癡罷了,根本沒有能力在政治鬥爭中存活。
上面不厭其煩的摘抄了《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韓信沒有出人頭地之前的狀況。很明顯,韓信確實有一技之長,而且是超長。但是,韓信也僅僅只有這一技之長罷了。在落魄時,連自己都沒法養活。在投靠項羽和劉邦的過程中,明顯不受重用。要不是因爲蕭何慧眼識英雄,韓信恐怕永遠在反覆的背叛當中循環。
作爲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作爲打天下的創業人物,劉邦和韓信形成了鮮明對比。劉邦也是一個下層人民,但卻能聚集起一羣兄弟;在反秦以後,敢於自立,獨當一面;在強敵面前,善於蟄伏。反觀韓信,既沒有取天下的野心,也沒有聚人的能力,還特別的傲嬌。這毫無疑問,韓信並不具備君王的基本能力。
在可以自立的時候,韓信只善於做他的大將軍,也只會做他的大將軍,當然選擇了繼續爲劉邦效命。以此來說韓信人格之高尚,還真是錯誤之極。韓信因爲不具備爲王的能力,選擇了放棄自立,終究爲日後的難逃一死付出了代價。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