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城市理念是哥本哈根人“Hygge”生活方式的一大缩影。当房价、交通、缺觉、焦虑等等成为全球普遍的城市疾病时,哥本哈根人早已发明了并实践着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Hygge,即一种舒适、温暖、康乐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

提起哥本哈根,大概不少人脑海中会浮现一连串的词语,包括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美人鱼,甚至全球气候大会协议。这座城市好像一个想象中的符号、一个浸润在浪漫雪夜中的传说。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贝拉会议中心举行

现实中,踏上这片土地的游人很难失望。这里,鹅卵石铺街道与新奇的食物、先锋的设计相得益彰。

经历过几个世纪风霜的宏伟宫殿、古老教堂、简朴仓库与设计大胆的当代建筑相间于干净街头与清澈水路,毫无违和之感。旧日的肉制品加工区而今易装为熙熙攘攘的生活区,大大小小的画廊、本土美食小坊、独立酒吧相生相辉,雅俗共赏。

无怪乎,《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将哥本哈根列为2019年全球最佳旅行城市。该全球最大私人旅游指南出版社的总编辑汤姆·霍尔(Tom Hall)毫不吝啬地为哥本哈根“打call”:“哥本哈根有能力将新旧事物完美融合,这是旅行爱好者2019年不能错过的标地。这座城市方方面面都走在最前沿。哥本哈根有着斯堪的纳式的酷劲儿,值得被国际舞台认可和接受。”

这股酷劲儿,在让嘴巴无法停下的美食料理中,在城市绿色理念与Hygge文化中,在鬼马的设计与建筑中。

如果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给了中国“吃货”们一次正名的机会,那么,丹麦人对食物的信仰丝毫不亚于有着千年饮食历史与文化的中国。在哥本哈根人眼中,厨房是亲情的温馨场所,食物是连结家人的深厚纽带。

一起出街采购食材,讨论吃什么菜品,一起动手做菜,再到围坐餐桌前吃饭,点滴都是在食物中享受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食物是有关幸福的重要解读。把食物视为家庭生活不可或缺元素的民族自然在吃方面会进化出一套独特的饮食文化,丹麦人也不例外。

而近几年,全球各地,尤其是较发达国家所倡导的天然饮食理念风靡,崇尚绿色、有机与碳中和饮食观的哥本哈根与这股现代食文化不谋而合,很快成为新的美食胜地。作为新北欧美食代表,吸引着全球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食客。

北欧人对“自然”的执着渗透到了日常衣食住行当中,哥本哈根的美食精髓可以说就在于自然。食材的选择容不得一丝工业化的将就与马虎。遵循季节时令、就地取材,以此确保食料达到新鲜与优质的最佳程度是哥本哈根烹调人对美食从源头上把控品质的坚持。

在哥本哈根,大量的餐馆都拥有专属的农场、温室和花园,种植纯净有机农产品。尽管这意味着付出比外包服务更高的成本,但却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食客的盘中餐从种子到厨房,再到餐桌上都天然、新鲜、健康。

如果认为这份天然有机是以美味为代价,那么,便是最大的误解。哥本哈根的绿色食品绝不等同于清汤寡水、无色无味。健康又美味才是看家本领。

当地米其林餐厅指标便足以说明实力。作为一个人口低于600万的北欧小国,丹麦的米其林上星餐厅便多达26家,摘获星星总数足有31颗。哥本哈根在全国乃至全欧都是佼佼者。要知道,哥本哈根这样一个立锥之地便簇拥了15家米其林星级餐厅,比任何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首都都要多。

在顶级饮食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世界级餐厅诺玛(Noma)便是哥本哈根人的杰作。诺玛餐厅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被《美食爱好者》(Fine Dining Lovers)杂志评为世界最佳餐厅。2013年,诺玛尽管暂时跌入世界最佳餐厅第二,仍然获得了《2014米其林指南》两颗星。

这个举世闻名的餐厅藏匿在斯蒂安沙根区的一座拥有250年沧桑历史的海滨仓库建筑内。砖墙依旧当年,斑驳依稀可见,内部是北欧人最为钟情的木制结构装潢,简单古朴却又天然高贵,真正诠释了低调奢华的内涵。正是在这样一个朴素的空间内,明星主厨里恩·莱德赞比精雕细琢一道道斯堪的纳维亚美食,征服世界上最刁钻的味蕾。

如果像诺玛这样的米其林餐厅以及世界最佳厨师拉姆斯·柯福德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点可望不可即,那么,街头小吃也绝对足以惊艳大众吃货。乐福沙乐恩区便汇集了这座城市最为红火的各种网红街头美食。

这个曾经的造船厂如今旧颜换新貌,已经改装为雷芬食品和工艺品市场。54家小吃摊档和酒吧足以来一场街头饕餮盛宴。如果赶上美食节,那更是吃货福利。

哥本哈根人深谙自己作为美食新宠的地位,为了提升自己在美食界的影响力,满足吃货们好奇的味蕾,每年的2月和8月,哥本哈根都会如期举办美食节。

热火朝天的美食节里,人头攒动,大杂烩般的街头特色小吃应有尽有。香软的杏仁羊角面包新鲜出炉,冒着热气,咬一口小豆蔻面包,酥甜松脆。比利时薯条与鸭肉在油锅中翻滚,鸭肉汉堡裹着浓浓的芝士,丹麦开放式三明治经典朴素,炸洋葱、鲱鱼和煮土豆构成绝佳伴侣。各式鱼肉餐点之后,最后来一块丹麦糕点或是一个锥形果酱冰淇淋,点缀升华全局美宴。

哥本哈根人的幸福不止于美食作伴。生活在这座城市中,就犹如生活在一个绿色岛屿,自然屋檐之下。

全球气候大会在这里召开并非偶然。事实上,哥本哈根早在2014年就被欧洲环境委员会评选为“欧洲绿色首都”。这个头衔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全球最环保、最洁净、最具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哥本哈根人深信绿色理念,仍然不遗余力推进环保节能项目,剑指202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正是这样的可持续性理念催生了绿色出行文化,造就了哥本哈根自行车之城的全球美誉。这是一座鼓励自行车出行、对骑行者极其友好的城市。这里道路平坦,专用自行车道达350公里,连起来可绕北京五环约4.5圈。

自行车的数量远远高于机动车,是汽车数量的5倍之多。45%的居民都会选择日常骑车出行,近一半的学生骑行上下学,近1/3的上班族也是选择踩车通勤。统计数据显示,这座小城居民每天骑行的距离加起来长达134万公里,连接起来的话可以绕地球33圈左右。于是,在这里,车流涌动的不是密密麻麻的方块汽车,而是安安静静灵动穿行的自行车大军。

汽车尾气、早高峰堵车、蚂蚁般挪动的机动车流、烦躁的喇叭、焦灼的情绪,甚至司机的咒骂,在哥本哈根,不存在!你会看到上班族西装革履,迎着清晨温柔的阳光,在清甜的空气中,惬意地踩着脚踏板经过。学生们或三五成群、或一人享受沉静时光,背着书包骑行往返学校。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时刻,你会由衷感受到某种独属于哥本哈根的生活方式,不仅绿色,而且幸福。

自行车是绿色哥本哈根的城市标志,公园绿地则是另一个关于自然与生态的注解。

悠然骑行或是漫步,都会发现这是一座在完美保留自然气息的现代都市。位于罗森堡宫里的国王花园和腓特烈斯贝花园是城市花园的翘楚。

往北边或走或骑,一路是松软沙滩与湛蓝海景,海岸线勾勒处便是卡拉姆堡鹿园。

如果想要人工痕迹更少,那么,便可以往南走,前往未受破坏和大幅改造的自然生态区。其中,阿美加公园广袤无垠,人行道与自行车道交错,满足居民与游人在城市中呼吸自然、置身绿地的想象。

绿色城市理念是哥本哈根人“Hygge”生活方式的一大缩影。当然,所谓Hygge生活,远不止对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的坚持。当房价、交通、缺觉、焦虑等等成为全球普遍的城市疾病时,哥本哈根人早已发明了并实践着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Hygge,即一种舒适、温暖、康乐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

对于这个一年当中有长达一半的时间都处在极夜冬季的国家,如何抵抗冬季每天17个小时的漫漫长夜成为了丹麦人从出生起便要修炼的课题。面对无尽的寒冷与黑暗,丹麦人的智慧便是寻找并享受黑夜中的光亮,在冰天雪地中拾掇温暖与快乐所在。

在哥本哈根,Hygge可以是在自己的小花园里堆雪人,赏浪漫冰晶挂松;可以去北欧最大的趣伏里游乐园(Tivoli)看千万盏灯光蜡烛点亮;可以窝在沙发里就着壁炉火喝热巧克力暖胃,读诗集童话;可以穿上冰鞋在溜冰场里尖叫大笑。不抱怨、去拥抱、放慢节奏、享受生活是当地人奉行的信仰。正是这种生活的热爱造就了全球最高幸福指数。

《世界幸福报告》2018年的数据指出,丹麦再一次荣登联合国全球最幸福国度前三甲,而此前五年中,丹麦已经夺冠三次。

公关公司精彩哥本哈根(Wonderful Copenhagen)的首席运营官说道:“作为哥本哈根人,我们非常享受这里独特的生活方式。我们最喜欢骑单车出行,在干净的港口水域畅游,迷恋烹饪和美好的就餐体验——不管是在米其林星级餐厅还是随处可见的街头小吃。对于文化和设计,我们有着某种天生的深厚信仰。这座城市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建立并发展起来。我们热切期盼并欢迎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到哥本哈根,亲自品位这种别致的生活方式。”

总有人说,最好的创意常常诞生于浴缸。最天马行空的想法总是在最放松的时刻出其不意到来。这在哥本哈根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崇尚舒适与休闲的Hygge 生活并没有让哥本哈根人懒散,反而让当地人创意满满,一边是悠扬的节奏,一边则昂首阔步在潮流最前线。而作为一座城市立体符号的建筑则是前卫之都的最佳名片。

几十年来,丹麦设计一直为人称道。从家装设计到时尚品牌,甚至玩具,丹麦人凿打出了一个别样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先锋前卫和经典文化气息被巧妙地杂糅在一起。漫步哥本哈根街头,城市的面貌就是一场视觉盛宴。从桥梁、广场、剧院、公园等公共建筑空间到商业住宅和办公楼,无一不是驰骋着令人目瞪口呆的想象力。

刚刚投入使用的大象公园由两个圆形雕花玻璃穹顶构筑,平地拔起,在阳光照耀下闪闪温热,大象在模仿干涸河床的地热板上优哉游哉。状如彩色塑料糖纸的城内自行车道在跨河桥边打开,像一张飞毯一样的运动广场Israel Plads魔法般地在热闹市区间铺展开来。地面上不显眼的一个小小入口往下走便是自由博物馆,另一个地面小口便是出口。

由五个圆盘连接、上托锥型罩顶的Cirkelbroen大桥横跨克里斯钦港运河,简直就是在对世人宣告:“哥本哈根人过个河也必须充满创意地过。”悬浮在水面的城市船舱由船运集装箱升级改造而成,这个可持续、可复制的学生公寓项目旨在为当地年轻学者提供实惠环保的住所。

悬浮在水面的城市船舱由船运集装箱升级改造而成,这个可持续、可复制的学生公寓项目旨在为当地年轻学者提供实惠环保的住所。

作为一个创新工艺强国,丹麦人对设计的敏感度也凝聚到了居家点滴中。有人说,在哥本哈根,每个人的家都是一座小型建筑创意。内部装潢没有一点设计感都不好意思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如果没有机会到当地民宅中感受个性丹麦设计,那么,入住酒店也能提供最一手的震撼,咫尺体会最精致的丹麦设计。

比如,丽笙皇家酒店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家设计酒店。再如,位于趣伏里乐园的尼布酒店于2015年从82个国家的520家酒店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年度最佳酒店。该酒店是丹麦第一家带屋顶游泳池的酒店,设有1300平方米的屋顶露台,60平方米的室外泳池、泳池酒吧和休息区。

▲尼布酒店

如果偏好现代生态设计,毗邻占地3500公顷自然保护区的贝拉天空万豪AC酒店则能让你于楼顶俯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的会议中心Bella Center,穿街直奔皇家高尔夫俱乐部。

近几年,随着哥本哈根愈加声名鹊起,游客数量的增加带动了酒店入住需求。目前,哥本哈根的酒店客房数量为2.1万间,远远无法满足慕名而来的游人。当地酒店客房正在经历极速扩建时期。未来四年内,新建的8500间酒店客房将让游客兴之所至。同时,2019年中期即将竣工的环城地铁也将城内旅游变得更加便捷。

2019年的哥本哈根,值得走起!

撰文 - 卢迎如

编辑 - KOZUE

本文版权归周末画报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