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演藝廳迎來疫情後的首批觀衆。這是上交“在線場”系列直播音樂會的第五場演出,也是原本上交2019-20音樂季“上交之星”系列音樂會的演出之一。屏幕前觀看直播的樂迷和現場的觀衆,共同聆聽了“東海岸四重奏”帶來的精彩表演。

  經過謹慎考慮和周全安排,20位通過預約的樂迷,走進上交音樂廳平時可容納400座的演藝廳。他們相隔數米之遠入坐,口罩遮不住眼神裏的愜意與喜悅。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說:“我們瞭解到廣大樂迷渴望現場聆聽音樂會的迫切心情,收到了許多詢問音樂會何時復演的留言。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大前提下,終於可以讓一部分樂迷如願以償。”

  音樂會現場的精彩無可替代,樂迷對劇場重開充滿期待

  “在家裏聽了很多線上音樂會,雖然能獲得暫時的安慰,但只有現場才能滿足我挑剔的耳膜!那是一種可以讓自己起雞皮疙瘩的震撼。”對於十幾年的資深樂迷、把聽現場演出視爲生活方式的鄭榕來說,他已經期待重回劇場很久了。最終,他幸運地“秒殺”到了這場音樂會的一個現場名額。

  鄭榕表示,生活在上海,很有安全感。對於上海劇場、音樂廳何時能早日開放,身邊的樂迷也充滿了期待。“作爲觀衆,我們應該知悉的身體狀態,如果發燒、咳嗽、感冒就不要進劇場。每個市民都要對自己和身邊人負責。”

  “在線場”系列直播音樂會自3月14日上線,至今已經推出五場不同主題的演出,精巧的曲目安排、輕鬆幽默的互動,吸引了不同年齡和文化背景的觀衆。據悉,共計超過500萬人次通過上交抖音號等平臺點擊觀看了系列音樂會。其中,“東海岸四重奏”室內樂組合於4月22日的直播演出中,吸引到170餘萬人次觀衆在線觀看,讓常見於“小場子”的室內樂演出俘獲衆多粉絲。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晚這場演出的進場動線較平日更爲繁複,也體現出上海交響樂團服務的周到和細緻。樂迷先要在行政前臺測量體溫、登記個人詳細信息、出示隨申碼,在一切合格的情況下,由工作人員分三批帶入場內,全程佩戴口罩,並在場務人員的引導下間隔一定空間就坐。

  樂手第一次脫下口罩面對觀衆,在他們面前呈現最佳狀態

  上海交響樂團“東海岸四重奏”的四位樂手已是第二次擔任“主播”,上次“在線場”170萬人次的觀演數,讓中提琴代理首席巴桐滿心歡喜。“雖然暫時不能在現場和樂迷見面,但我們通過線上直播,讓更多受衆瞭解了上交和古典音樂,意義非凡。”

  今天,是上交樂手們於“在線場”系列直播音樂會中,第一次脫下口罩面對樂迷。因爲高清攝像頭會精準捕捉樂手錶情,巴桐表示自己有些緊張,“無論是在線場還是在現場的觀衆,我都希望在他們面前呈現出最佳狀態”。

  爲了這場演出,“東海岸四重奏”五一小長假也沒有休息,而是從5月3日起集中排練了五天。他們帶來俄國作曲家格拉祖諾夫《爲絃樂四重奏而作的五首新事曲》選段和和貝多芬《f小調第十一弦樂四重奏》。樂手們以此向今年迎來250週年誕辰的“樂聖”貝多芬致敬。

  據悉,5月還將有兩場“在線場”系列直播音樂會。5月22日,大提琴首席黃北星、長笛首席胡喆和小提琴蘇婷等將繼續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季之旅,帶來海頓的四首《倫敦》三重奏。5月23日,張潔敏指揮上海交響樂團絃樂聲部回到主廳舞臺,奉上巴伯《柔板》、巴托克《爲絃樂、打擊樂和鋼片琴所作的音樂》、皮亞佐拉《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等三部絃樂作品。

  作者:姜方

  攝影:葉辰亮

  編輯:周敏嫺

  責任編輯:宣晶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