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行首季超預期大賺 抓住“債牛”是關鍵

⊙記者 魏倩 ○編輯 陳羽

從A股36家上市銀行財務數據來看,幾乎所有銀行都實現“開門紅”——營收、淨利實現雙增,其中有10家淨利潤增速超過10%。資產質量也相對保持穩定,表現超出市場預期。

其中,利息淨收入仍是上市銀行營收的大頭,不少銀行非息淨收入佔比也在上升。這或許得益於一季度的投資收益大增,爲營收增色不少,“助攻”了盈利表現。

截至目前,A股36家上市銀行今年一季度業績已披露完畢。除兩家銀行外,其他所有銀行營收淨利都實現正增長。

一季度投資收益可能對商業銀行的增收貢獻不少。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有三分之二上市銀行的投資收益大增。從報表科目來看,國有大行中的工商銀行,投資收益表現爲“扭虧爲盈”,爲111.85億元;股份行中的平安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投資收益分別爲38.02億元、114.74億元、118.15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爲47.9%、140%、44%;小銀行中的江陰銀行、青島銀行、長沙銀行投資收益分別爲2.5億元、5.3億元、11.4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爲117%、94%、76%。

根據A股上市銀行今年一季度報告粗略統計,銀行整體投資收益同比增加了大約30%。

投資收益,一般包括金融資產投資等帶來的收益,如債券買賣價差收益、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利息收入、基金和股權投資分紅收入、衍生工具損益等。自2019年1月1日起,所有A股上市銀行實施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即IFRS9),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利息收入由利息淨收入歸類爲“投資收益”,該部分收益將影響商業銀行非息收入變動。

投資收益普遍大增的原因之一,可以歸結爲這些商業銀行抓住了“債牛”,加大了債券投資槓桿。

由於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合理充裕水平,市場利率走低,債市仍處在“牛市”,爲金融機構帶來了交易機會。

“投資收益主要是債券買賣價差收益增加。一季度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債券收益率跌幅較大,債券價格大幅上升,部分上市銀行抓住市場機會對債券進行處置,買賣價差收益增加。”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金融服務合夥人許旭明解釋道,去年同期債券收益率相對平穩,上市銀行的債券買賣價差收益也較少。

平安、民生、中信、招商等銀行都因債券買賣賺得不少。平安銀行在報告中解釋,因一季度市場流動性維持寬鬆,緊握市場交易機會並適度加大債券持倉,導致投資收益同比增加12.31億元。

今年一季度,招商銀行投資收益達61.45億元,同比增長了49%。主要就是債券價差、基金分紅和票據非標的投資收益。

由於上市銀行對投資收益的統計口徑不盡相同,以及實施IFRS9時間段不同,有些銀行投資收益的大幅變動,並非是因爲債券買賣帶來的價差收益。

工商銀行解釋稱,投資收益發生大幅變動,是因爲保本理財到期向客戶兌付金額下降,及賬戶類商品業務投資增加所致。

還有部分銀行選擇沒有處置金融資產,也就是說沒有兌現浮盈、沒有入賬,導致投資收益表現爲大幅減少。光大銀行一季度投資收益同比減少了51.8%,僅爲17.5億元,原因是基金處置收益減少,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券投資公允價值變動增加,計入了其他綜合收益,導致這一科目數據同比大增202.65%。

方正證券發佈報告分析稱,疫情影響之下,一季度市場資金面寬鬆,利率債到期收益率大幅下行,投資端的利率債勢必積累一定的浮盈。多數銀行的投資收益在今年一季度比較亮眼。像光大銀行這樣反其道而行的,或爲後幾個財季積蓄力量,全年業績有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