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奏裏的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盤,猶如一場戲拉開了幕,帶出的就是梅豔芳緩而低的招牌嗓音:“同是過路,同做過夢,本應是一對。梅豔芳說最能代表自己的一首歌是《孤身走我路》,而我卻最喜歡她淺吟低唱的《似是故人來》。

梅豔芳的梅、梅豔芳的豔、梅豔芳的芳,四個甚至可以說有點庸俗的字,構成了這個豔光四射、芳華絕代的名字。若說人如其名,那麼這點在梅豔芳身上尤其印證了。看起來清瘦高挑,身體薄得好似一片紙,可是一旦她站在舞臺上,那種光芒、那種聲勢、那種浩蕩,讓人不得不爲之心馳神往。

她是生給舞臺的,她是傾倒世界的歌者。就像我們看電影,感到有些使命似的事情很生硬,但是其實命運也就是這麼回事。我一直相信,梅豔芳,她是該站在舞臺上,在鎂光燈的聚焦處,驕傲着黯然着。不然的話,初戀就結婚,20歲做母親,然後沉浸於繁複的生活中一點點老去?那不是她。

梅豔芳說最能代表自己的一首歌是《孤身走我路》,而我卻最喜歡她淺吟低唱的《似是故人來》。

同是過路 同做過夢本應是一對

人在少年 夢中不覺醒後要歸去

不記得從哪裏看過一句話,身體前行的太快,靈魂卻走得慢,幾乎留在原地。慢慢來,讓你的靈魂跟上你的腳步。好的音樂可以穿越千年,安撫人的靈魂。而梅豔芳的《似是故人來》,邵逸夫曾花50萬點唱的這首歌就有這樣的力量。直入人心,讓你隨着音樂響起心頭的往事。

《似是故人來》除了旋律婉轉,美在林夕的詞,有“三月不知肉味”之感。《似是故人來》爲電影《雙鐲》而作,以前怎麼聽都覺得有點不像羅大佑寫出來的歌。雖然羅的情歌寫得好是不爭的事實,但像《似是故人來》裏細膩精緻如斯,恐怕卻是隻有解釋爲神來之筆了。

自始至終我都沒看過《雙鐲》這部電影,但每回聽到歌卻不由自主地想起《胭脂扣》裏的如花。梅豔芳的演繹,《胭脂扣》與《似是故人來》絕對是一脈相承。那是一種帶着風塵的味道,當中容納了無奈、懷念、偏執、甚至哀而不傷的情調。

前奏裏的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盤,猶如一場戲拉開了幕,帶出的就是梅豔芳緩而低的招牌嗓音:“同是過路,同做過夢,本應是一對……”縱觀整個樂壇,也就芳姑這把大氣的嗓音鎮得住這樣的歌,啓承轉和都是四兩撥千斤,收放一笑間。記憶中,也只有當年的徐小鳳有此氣概,敢唱得來高音低音一個味兒,是那種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技巧。

“臺下你望,臺上我做,你想做的戲”。唱盡了悲歡離合,心中終究解不開放不低,“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似是故人來”。故人來?我們都來了,而她,卻永遠的缺席。我們到來,或許唯一能做到的是銘記,刻骨銘心的記住。“

梅豔芳出道的幾十年,到最後披上婚紗一個人走向紅地毯,最後 一身拜拜告別衆生。她唱過的那些或歡樂或悲傷或惆悵或開朗的歌,無論是哪種,梅豔芳還是那個梅豔芳。即便是舊時人面,也讓人要心生感慨的:這個女人對歌唱、對舞臺有着多麼堅韌不拔的追求啊,但求能燃燒自己只爲聲線再度綻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