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課改 名師引航 專業研修 創新思維 ——福建省 “十三五”物理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第四、五次集中培訓體會

江翔,女,中學高級教師,教育碩士,福建省“十三五”物理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三明市學科帶頭人,三明市骨幹教師,三明市教壇新秀。

課例教學研討 ----新思維具象法

2019年3月29日上午,我們學員參加了福建師大附屬福清德旺中學舉辦“名師工作坊之物理聯合工作坊”課例研討活動,活動內容包括“課例觀摩+專題研討+名師引航”。省物理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林立燦、陳國文等導師參加了此次活動。上午初中課例“揭浮沉奧祕”習題課教學創新教法,使我們耳目一新。在習題教學中滲透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知識重演,讓思維更有形象直觀性。通過具象的新思維導圖,層層深入,深度學習,使思維更有邏輯深層性和可視性。課後大家就“新思維引領物理新課堂”的教改進行研討,專家們認爲“具象思維法”用於課堂促進了學生物理核心素養養成,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構建思維導圖,使物理思維具象性,以形表徵,放射狀的思考方式,提取核心知識,再創造再創新,從而達到物理知識邏輯架構與物理思維邏輯架構的高度融合與統一。

陶都宜興,收穫滿滿

四月江南,滿目層綠,芳菲盡染。2019年4月25日-27日,全國中學物理名師工作室聯盟舉辦的“新課標下的中學物理課堂教學展示觀摩暨2019新教材解讀與教法培訓會”在江蘇宜興實驗中學成功舉辦。該活動由陝西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和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編輯部主辦,這次培訓會培訓內容緊湊,講座內容含金量高,同課異構也精彩非凡。我們學員參與此次活動,旨在走出去一睹名師教學風采,瞭解物理課堂教學的動向與趨勢,堅守與創新。

系列活動之一:初高中物理高端備課的教學研究25日上午8:30,大會在宜興實驗中學報告廳拉開序幕, 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物理學科重在實現從“關注學科知識傳授”到“實現學科育人”的轉變。上午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邢紅軍教授帶來主題報告《初高中物理高端備課的教學研究》。邢教授指出,“物理高端備課”是指以物理課程與教學理論爲指導,採用“備課”的形式,研究既符合物理學內在邏輯,又符合物理教學規律,同時符合學生學習規律並接受課堂教學實踐檢驗的教學設計。他結合高中物理的實際教學:兩類場的描述方式對比、牛頓第二定律、電場強度、重力勢能、圓周運動以及初中物理的教學:密度、牛頓第一定律、壓強、電壓等進行了高端備課的研究展示。提出教學設計要遵循簡單性、直觀性原則,將科學性與思想性、具體性與抽象性結合,明確科學方法,因爲每一個物理知識都是藉助於科學方法而得到。此外,教學設計的每一步都要有依據,該依據即是思維的邏輯性。物理學是一門集實驗、理論、數學、方法與應用於一體的科學,因此,要重視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運算能力以及運用物理知識和科學方法的能力的培養。

系列活動之二: 2019物理新教材的編寫、使用與教學建議25日下午2:00,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編審、教育部初、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彭前程帶來《2019物理新教材的編寫、使用與教學建議》的主題報告。結合教材的編寫原則——突出育人功能、體現時代性、確保科學適宜、優化結構設計等,對教材內容處理、活動安排、作業設計及呈現方式進行編寫闡釋。指出新教材突出物理核心素養理念,培養全面發展人才。教學中通過建構模型等科學方法、質疑創新等思維品質的培養,促進學生科學觀念的形成與發展,同時也是科學思維的體現與培養。通過教材序言、行文、“課題研究”、“科學漫步”等欄目體現對科學研究,態度與責任的重視。其次,新教材考慮學生認知特點對教科書結構進行了優化,遵循“先現象,後本質”的一般規律。注重基礎,兼顧差異: 通過設置章後A、B兩組習題,設置“拓展學習”欄目來體現教學彈性。還注重聯繫實際,突出STSE思想,關注社會發展並反映我國科技的進步。爲此,提出教學建議:1.要仔細分析課程標準;2.利用教材,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牢牢抓基本概念、規律及物理觀念的教學;3.把關注點落在學生思維的培養上;4.要用啓發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習以培養科學思維;5.將科學本質、態度與責的教學落到實處;6.關注評價的新動向,都很好地詮釋了“新課標下,用心地設計教學,才能上出有靈魂的課堂”。新教材將於今年9月份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啓用。

系列活動之三: 名師課堂教學示範與同課異構26日上午是名師教學示範與同課異構展示觀摩活動,第一節課是參與太空授課的北京101中學的名師史藝老師上的《動量》,利用巧妙的問題和環環相扣的學生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引導學生經歷對碰撞問題的探究、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建構了動量的概念,突出了思維品質的培養,是一節不可多得的好課。

《庫侖定律》在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版本中都是以定性分析爲主線的實驗規律,新版教材的編寫也沿襲這一主線。它包括定性分析形成庫侖定律,庫侖定律規律認知的運用和庫侖扭秤實驗的簡介。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形成必須以鮮活的物理事實和實驗探究爲基礎,如果僅僅從定性的角度分析來形成庫侖定律這一實驗規律,多少違揹物理規律教學的要求。但如何測定微小力、如何測定電量,如何通過實驗測定形成有效的數據分析,以此形成物理規律,這是這一節課能否創新的關鍵。第一節課是宜興一中潘華君老師先從實驗引入,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猜想靜電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並自制教具,半定量進行測定,注重物理學史教學,有一定創新。青島一中石芸琿老師本節課的課堂設計的精巧之處,從定性的探究分析到定量的精準測定,讓所有同行讚不絕口而出現爭相觀看的自制電子檯秤精準測定庫侖力的自制教具,變常規的水平方向爲豎直方向進行探究。這種創新設計解決了多年以來困惑高中物理教學的難點問題。整個課堂教學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觀察水平、動手操作能力完美的展示,教師在實驗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實現了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走出去”參加各地間教研交流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手段。本次觀課活動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如何更好在課堂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此次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活動,讓我們走出去學習,吸收營養,用心研究、精心總結,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對提升我們的教學研究能力非常有益,收穫很多。四月的江南,草長鶯飛,河汊密佈的江南,處處流蕩着花香……

圖文:江 翔

編輯:玄琳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