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信託公司的信託業務發展較快,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信託資產規模總計達21.6萬億,遠超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和其他非銀資管機構資產管理規模。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信託機構重倉的54股中有7只爲券商股,其中,持倉市值最大的國信證券,爲228.9億元,持股佔比超過25%,另外國元證券、西部證券和東北證券3只券商股被信託機構大舉買入超過舉牌線。

(原標題:信託新規落地,QFII“限購令”取消!一文看清內外資偏好)

5月8日,爲規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發展,中國銀保監會制定了《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首先是限制投資非標債權資產的比例。明確全部集合資金信託投資於非標債權資產的合計金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全部集合資金信託合計實收信託的50%。其次是限制非標債權集中度,全部集合資金信託投資於同一融資人及其關聯方的非標債權資產的合計金額不得超過信託公司淨資產的30%。

信託資產規模超20萬億元

近年來,信託公司的信託業務發展較快,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信託資產規模總計達21.6萬億,遠超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和其他非銀資管機構資產管理規模。總體來看,信託資產規模的擴張主要依賴於銀信通道業務的增長,行業發展受監管政策影響較大。

從功能劃分來看,信託資產主要分爲融資類、投資類和事務管理類。其中,以通道業務爲主的事務管理類信託佔比最高,截至2019年末已接近50%。而此類業務中的多數情況是信託公司依靠自身政策優勢,或與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合作,成爲銀行資金繞過監管投向禁止或限制行業的得力工具。

北京商報援引專業人士觀點表示,《辦法》主要是對之前與資金信託相關規定的歸總和延續,對於非標債權的比例做了明確,限制非標債權的規模對目前大多數公司的業務結構會造成較大影響。從業務上來說,通道類業務會受到進一步壓縮,標準化業務會進一步得到重視,股權類投資規模將穩步提升。

信託機構集中持倉券商股

Wind梳理統計了信託機構資金,在今年一季度重倉流通股的數據。總體來看,各家信託的喜好不一,但依舊有不少信託集中重倉金融業,尤其是證券行業。

Wind數據顯示,信託公司在2020年一季度進入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A股數量爲54只,較去年末減少6只。持股市值合計爲508.64億元,較去年末的596.36億元減少了82.72億元,降幅爲14%。

從行業來看,一季度信託機構偏愛金融股,持倉市值達395億元,佔比77.65%,其中以券商股爲主的多元金融板塊,持倉市值爲330.69億元,佔比65%。

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信託機構重倉的54股中有7只爲券商股,其中,持倉市值最大的國信證券,爲228.9億元,持股佔比超過25%,另外國元證券、西部證券和東北證券3只券商股被信託機構大舉買入超過舉牌線。

內外資開啓搶籌模式

5月7日晚,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簡稱“《規定》”),從六個方面明確並簡化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管理要求,包括落實取消QFII/RQFII額度限制、本外幣一體化管理、簡化QFII/RQFII投資匯出機制等規定,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內金融市場。

週五(5月8日),A股三大指數高開收漲,滬指午後在券商等板塊推動下突破2900點,最大漲幅達1.1%,收漲0.83%報2895.34點;漲1.27%報11001.58點,創業板漲0.87%報2125.24點。兩市成交額逾6800億,2850股上漲,776股下跌;北上資金淨流入逾65億。

圖片來自:Wind

科技類ETF成吸金大戶

近期,科技類股票大幅拉昇,Wind統計顯示,以5GETF和芯片ETF爲代表的科技類指數基金近6個交易日累計漲幅均超過10%,芯片ETF漲幅甚至高達17%。

 

從滬港通前十大成交活躍股統計來看,屬於信息技術類的個股中,4月14日至5月8日,北上資金淨買入立訊精密8.95億元,位居淨買入榜首位;此外,光環新網、海康威視、三七互娛、隆基股份、兆易創新、韋爾股份等公司淨買入額均超過2億元。僅中興通訊、億聯網絡、北方華創淨賣出額相對較多,整體來看,信息技術類公司淨買入額仍超過15億元。

科技股的高成長屬性是投資者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相比估值,還需有合適的買點。從Wind信息技術指數近5年曆史估值對比來看,當前超100倍的市盈率已經接近歷史峯值水平,且已經高於危險值,若行業盈利水平增速難以匹配股價的話,相關風險也將逐步顯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