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歐洲30個冠軍(歐洲冠軍盃、歐洲聯盟杯、歐洲超級盃),西甲囊獲了其中的17個。具體來說,在冠軍盃上,巴薩在2005-06賽季、2008-09賽季、2010-11賽季3次奪冠,皇馬也在本賽季奪冠,西甲球隊一共4次拿到冠軍。歐洲聯盟杯以及歐聯杯上,瓦倫西亞2003-04賽季奪冠,塞維利亞在2006、2007年以及今年3次奪冠,馬競也在2010和2012年兩次奪冠,西甲俱樂部共6次奪冠。歐洲超級盃上,瓦倫西亞1次奪冠,塞維利亞1次奪冠,巴薩2次奪冠,馬競也2次奪冠。

哪個國家的戶口本都一樣是重要資源,因爲戶口本的認同度從概率上永遠大於而且遠遠大於外人。一個球員爲什麼不選擇待遇類似的本國俱樂部A而非要去一個飲食天氣環境語言都跟自己生活不同的同等級外國俱樂部B?事實上土豪球隊在建隊過程中,追求快速形成即戰力而極端化球員的事情屢見不鮮,而在球隊排名上升過程中,由於預算的節制會迅速的追求更高的新球員,曼城最開始挖的那批人就是例子。

關鍵在於一支俱樂部爲什麼能夠發展起來,對比着看爲什麼有的俱樂部牛了又不行了,爲什麼有的就沒有牛過。皇馬早期有土豪的成分,這個不否認,但是還有很多豪門初期一點也不土豪,他也漸漸發展起來了(土豪與有錢是兩個概念,沒錢的俱樂部總歸是好不了的)。具體可以做細緻的研究,但是關鍵在於皇馬之所以是皇馬,米蘭之所以是米蘭,拜仁之所以是拜仁,曼聯之所以是曼聯,起因不在於有錢,而在於歷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而切爾西曼城之所以被人詬病,關鍵在於,如果阿布看上的不是切爾西,酋長們看上的不是曼城呢?大家把錢給黑貓,給金絲雀,給農場主,那是不是英超局面又完全不一樣了?有錢人選俱樂部帶有相當的隨機性(誠然俱樂部本身有吸引投資者的地方,但也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吸引之處不是不可複製的),而有錢人本身又不是搞足球的,甚至不懂足球。有錢就砸,動不動就買斷合同,這就直接打亂了現有的生態,引得豪門和寒門都很不忿,也打亂了原有足壇的生長邏輯。原本成熟的足球生態圈就已經極度壓縮了僞豪門,準豪門向豪門前進的路徑,而大批突然冒出來的土豪更是直接打斷了這一進程。

尤文前些年成績好,吸引了很多球迷,但平心而論,電話門後繼續堅守尤文情懷的不是因爲戰績,而是尤文的氣質,實用主義、均衡主義豪門圈裏的淡定。這種氣質長時間影響着球迷。我個人覺得俱樂部通過挖掘有潛質再培養成巨星,或者充分發揮利用通過高價購買的巨星,兩種方式都是將雙方利益最大化。比起一味地抬高球星身價卻不能充分利用球星的價值要有意義的多,只知道砸錢買貴的纔是土豪的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