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江蘇臺的晚會,劉敏濤因爲表情管理出了圈。

她和韓雪、萬茜合唱《紅色高跟鞋》,輪到自己的part,她唱得像喝了假酒、誤入會場的諧星(褒義)。

挑動的眉毛,慵懶的手勢,握着話筒的蘭花指,從未正眼看鏡頭的邪魅眼神。

渾身上下,寫滿了“老孃天下最美,還要我說多少次”的高傲。

獨唱《味道》,也非常抓馬。

唱完“記憶中曾被愛的味道”,話筒一甩,一個白眼翻過,抿了抿嘴脣,欲說還休。

彷彿在說:MD,愛我你也配?!

果然是《味道》,很有內“味”了。

演出一結束,網上就炸開了鍋。

懟人表情包很快上線,熱搜一條接一條。

圖源 @八克石頭子兒

個人直拍,輕輕鬆鬆拿下3000多萬的播放量,完全是頂流待遇。

玩歸玩,鬧歸鬧。

大衆對於她的戲癮,還是非常買單——

好多人爲她打call,跪求她去踢館《乘風破浪的姐姐》。

這就是傳說中的三分薄涼三分譏笑四分漫不經心

也有不少人拿她打趣:姐你拿的不是話筒,是搖晃的紅酒杯。

第二天,劉敏濤俏皮地回覆“我真的沒醉”。

但你瞅這swag的表情,就知道,她這次真玩兒開了。

劉敏濤不是第一次讓大衆驚訝。

一年前的《國劇盛典》,她剪短了頭髮,染成棕色,穿了一襲露背裝。

對於42歲的她來說,這種嘗試大膽新奇,又飽含風險。

穿得好,自是掌聲不斷;但穿砸了,“裝嫩”的嘲諷也會不絕於耳。

好在她用無可挑剔的身材、體態,穩穩地hold住了這身造型。

像這波《紅色高跟鞋》,如果不是她的表情太吸睛,相信以她的身材管理,同樣可以引發一波討論。

大衆對於她造型、神態的熱議,一方面確實因爲它們足夠出色。

而更大的原因,是這些側面體現出了她的“反差”。

一直以來,劉敏濤給人的印象基本就是:端莊、低調、沉穩。

或者說,她的戲給人這樣的感覺。

雖然出道二十幾年,但劉敏濤真正被觀衆熟知,是在2015年之後。

《僞裝者》裏氣場2米8的大姐、《琅琊榜》裏賢淑隱忍的靜妃、《歡樂頌》裏威嚴嘮叨的關媽媽。

這些角色橫跨古裝、民國、現代,性格千差萬別,但不論是外形還是氣質,都是夠壓場的。

久而久之,也在觀衆心裏形成了投射:演得好,必定身體中有一部分,和角色是重合的。

這話其實也不算錯,過往認識的劉敏濤什麼樣?

出色演員。

在越來越看重演技的市場環境、越來越讚揚女性獨立的社會思維下,她的出現,非常契合觀衆對優秀中年女演員的期待——

不扮嫩,不狗血,也不是非主角不演。

在姐姐、媽媽類配角有限的發揮空間裏,能夠賦予角色厚度,並將它演出層次,已然足夠出彩。

而與業務能力匹配的,是她對演戲的敬畏。

之前參加《演員的誕生》,她和老同學李乃文一組,表演《蒼穹之昴》的片段。

他們對節目組提供的劇本不滿意,始終過不了自己那關,於是決定重寫劇本。

時間緊任務重,新劇本完工後,兩人匆匆排練了一次,就要準備正式錄製了。

演出前一晚,劉敏濤心裏沒底,一宿沒睡着。

她腦子裏全想着這場戲,各種走位、臺詞、節奏,她在心裏一遍遍地過。

後來的演出效果非常不錯,導師和觀衆不吝褒獎。

她想到前幾天的堅持,一下沒繃住,哭了出來。

那是她少有的“失控”時刻,只因爲她對演戲足夠敬畏。

要不(演員)這碗飯

人家給了,你不好好端着

你對得起誰呀

這種敬畏,還體現在她敢於當衆袒露心跡——

有次金星採訪她,問她有什麼野心。

她眼神望向高處,回答:成爲梅麗爾·斯特里普。

有這個想法的女演員很多,但敢說出來的真沒幾個。

你看,只要是和演戲有關的場合,劉敏濤總會做到極致、毫不退讓。

因此把她想象成一個沉穩持重、信念遠大的老戲骨形象,絕對不爲過。

但,要把她想得這麼扁平,還真就錯了。

脫離演員身份的她,其實自成一番色彩。

劉敏濤版的《紅色高跟鞋》,讓人考古出一條與之呼應的採訪——

楊迪曾說過,她有成爲諧星的潛質。

那次我在酒店見到她

她打扮成hip-hop

那種運動,就是說唱的感覺

我說:敏濤姐,hi

她說:呦呦,楊迪

順道也挖出了,她之前接受採訪時談到的愛情觀。

女孩子面對愛情,無非就是八個字:放膽來吧,讓它去吧。

這看着有點活潑、俏皮甚至中二的表現,在飄飄看來,或許就是她遲來青春期的產物。

37歲前的劉敏濤,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循規蹈矩。

她小時候成績優秀、性格乖順,成長中的大事小事,她都依照父母的安排。

就連報考中戲,也並非出於理想或熱愛,只是單純聽從姑姑建議的結果。

當年姑姑在單位門口看到中戲的招生簡章,建議她試一試。

劉敏濤原本學習幼師,計劃考師範大學。她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甚至對錶演一無所知。

但她相信長輩自有她的道理,做兩手準備也不耽誤,就懵懵懂懂地答應了下來。

沒想到,她深得考官喜愛,直接拿了第一。

老師還專門給她父親回信,說她適合走鞏俐的路子。

大學期間,她是標準的學霸,專業課、公共課都上得認認真真,畢業後順理成章走上演員的道路。

雖然一直沒能大火,但也不缺戲拍。

沒錯,和她對戲的是年輕時的劉奕君和靳東

(這裏飄私人推薦下她和劉奕君的《人鬼情緣》,看了它你就擁有了快樂。解鎖不一樣的槓精毒舌寧採臣,和史上最倒黴的女流氓聶小倩。)

這種小富即滿的生活,和劉敏濤的性格非常對路。

後來她遇到真愛,在事業上升期退出娛樂圈,在家相夫教子,成爲別人眼中“標準”的女性。

我的生活軌跡幾乎全部符合社會對一個“標準”女性的預期

只是,隨着時間推移,她發覺這段婚姻沒有當初想得那麼美好。

丈夫長期在外工作,一家人聚少離多。

不管是情感還是精神,兩人都少有交流。

那時的劉敏濤,雖然意識到這種模式的不妥,但她一直以“恪守本分”的標準去要求自己,讓自己乖乖在家當一名合格的賢內助。

當日復一日的現實,逐漸把理想衝撞得殘破不堪時,她才漸漸發覺:自己在努力扮演着一位好妻子、好媽媽、好女兒。

卻唯獨忘了,怎麼去遵照內心地做自己。

37歲的某個夏日,她思考了一整晚,第二天終於決定結束這段七年的婚姻。

既然循規蹈矩、隨波逐流的生活

沒有給我預期的幸福

反而讓我在本該神采飛揚的大好年華

活得卑微蒼白

那不如做我自己、靠我自己

放飛自己、成就自己

隨心所欲地冒險生活

這是她中年青春期的叛逆起點,它讓她失去了家庭,卻找回了自己。

她開始把更多的精力還給工作,先是客串出演《父母愛情》,之後又憑藉《僞裝者》《琅琊榜》大火。

最近幾年,片約不斷,綜藝也越來越多。

活得越來越輕快的劉敏濤,感知生活的觸角也變得敏感生動。

她會在微博PO萌圖表情包,帶着女兒旅行打卡,和粉絲的互動,也全然沒有“人民藝術家”的刻板和嚴肅。

這份遲來的叛逆,說到底是對人生的掌控。

它不是大張旗鼓地掠奪,而是靜水深流地堅持。

越來越能得心應手地掌控、支配自己生活的劉敏濤,當然有底氣在舞臺上大膽地做自己。

《紅色高跟鞋》的表情,不就是她現在對愛情的態度:放膽來吧,隨它去吧。

所以觀衆不會反感,反倒因爲她身處時刻講究謹言慎行的娛樂圈中,尚能維持真實的自我,而多了份難得的可愛。

劉敏濤的放飛與叛逆,之所以讓觀衆那麼驚喜。

固然是性格中活潑、鮮活的一面,和她自身形象存在反差感。

但更大的原因,是她的恣肆灑脫,讓自己身上更多“自我”的部分被釋放了出來。

正如她說,當一點理想主義,再加上恰如其分的自我爲中心,就會形成一種優雅而豐富的氣場。

發現沒?

我們現在越來越喜歡一些不太常規,也不太“標準”的中年女星了。

就因爲從她們身上,我們能看到更多的自由和掌控權。

“標準”的中年女性是什麼樣子的?

深受傳統觀念影響的郭濤,書裏對妻子的形容,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溫良恭儉讓。

很年輕就願意爲他生孩子。張羅家庭,養育孩子。

當然,飄並不是說,享受這種模式的,就全不可取,也不排除有很多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獲得快樂。

但,符合“溫良恭儉讓”的標準中年女性,多少有些面目模糊。

她們被社會要求扮演各種角色,女兒,妻子,母親……

這幾個標準,又處處寫着讓渡,隱忍,服從。

無形中,變成了一種禁錮和限制。

劉敏濤在演講中講到一個故事:

有一次,她和丈夫一起去日本清水寺旅遊,想喫一根抹茶冰淇淋。

卻因爲身無分文,只能作罷。

那時候掌控生活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

是連喫一根冰淇淋這麼小的慾望,都無法啓齒的卑微。

而“中年叛逆”的女星們,之所以鮮活,就因爲她們掌控了自己的生活,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中年女星,真的可以很多樣性,也有很豐富的面向。

就像張曼玉,即使功成名就,獎項加身,仍然不受年齡和虛名限制。

想玩音樂就去玩。

雖然在草莓音樂節上,因爲唱歌跑調被羣嘲。

可難過歸難過,她還是照樣告訴大家:

我演的二十多部戲

也給人說花瓶

所以給我二十個機會吧

我應該可以

這種看起來“不安分”的行爲,雖然打破了影后的濾鏡,也透着幾分“傻”氣。

卻因爲夠真實,夠自我,而十分圈粉。

在她身上,看不到年齡帶來的限制。

這個年輕,是來自於我行我素的灑脫與自由。

即便五十多歲,王菲也能蹦迪蹦得很歡。

搖頭晃腦的樣子,哪裏有一絲所謂中年人的疲憊和麻木。

看起來文靜、優雅的詠梅,也有一顆愛搖滾的心。

這些女性,固然也有我們印象中的端莊、溫婉,但細看內裏,她們和普遍活得沉重的中年女性,不太一樣。

很多人可能想說因爲她們有錢。

固然有這一層原因,但她們想要去找自己的棱角和生命力,這種念想本身就是難得的。

中年叛逆,並非尖銳地對抗,更不是爲了不同而不同。

而是“無需再爲別人的眼色,來束縛自己的願望”。

所渴求的,無非是嚐到“自由的味道”,和“做自己”的底氣。

這樣的自由,與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無關。

而是,有沒有選擇的自由。

我們不必拿唯一的標準去束縛、捆綁中年女星們。

既能認可平衡家庭事業,在不同身份間切換自如的女性們。

比如迴歸家庭,越來越柔軟的章子怡。

也同樣欣賞選擇獨自生活,不符合所謂的標準和“常規”的女星們。

女性意識的可貴之處,並不是以另一個“新標準”去取代“舊標準”。

而是,能營造一個寬鬆的氛圍和環境,讓中年女性更開放地做自己,展露出不同的面向,不同的轉變。

不必去符合什麼標準,也無需爲了滿足期待,壓抑自己。

這也許纔是“中年叛逆”,最珍貴的地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