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像文章開頭的例子,如果家長堅持不扶,且言語打擊孩子,那麼即使孩子爬起來,得到了家長所謂的“挫折教育”鍛鍊,恐怕孩子受到傷害比得到的教育更大。生活中,經常看到這種情景,孩子摔了哭着讓家長抱,家長一邊不爲所動,一邊殘酷三連擊:。

本文由【 何秋光學前數學】發佈,歡迎點贊轉發!

生活中,經常看到這種情景,孩子摔了哭着讓家長抱,家長一邊不爲所動,一邊殘酷三連擊:

不就是摔了一下嗎?
有什麼好哭的?
自己爬起來!快點!

不少家長表示:絕對不能扶,不然孩子永遠不長記性,還美名其曰“挫折教育”

早在上個世紀,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已經證明:兒童的思維方式與成人完全不同。

真正的挫折教育≠打擊教育!

答案是沒有,他得到的是無助,是打擊,是挫敗感,是自我懷疑

長此以往,孩子會缺乏安全感,面對困難和失敗,更容易退縮,習慣性地給自己“我不會”,“我不行”,“我做不到”的暗示,心理學上稱之爲“習得性無助”

面對挫折教育,這門孩子的人生必修課,看看吳尊是怎麼教育neinei的:

只想讓她來見識,來吸取經驗;
讓她感受失敗的感覺也不是壞事;
我會慢慢讓她明白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此外,吳尊還強調,在自己心中,NeiNei是爸爸的驕傲。網友也紛紛爲他的做法點贊。

圖片來源吳尊微博

所以,孩子的人生必修課——挫折教育,一定要科學合理,講究方法。

一、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家長們經常遇到孩子因爲一點小事,發脾氣大哭的情況。

比如想看的書翻不開,不僅大哭還撕書亂摔;
玩遊戲輸了,哭鬧發脾氣,喊着“再也不玩了,討厭爸爸媽媽”。

這是家長沒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輸贏觀,生活中家長對孩子多是遷就和哄讓,讓孩子只能接受贏,不能接受輸。

我們的孩子需要失敗,更需要面對失敗的勇氣。

家長一定要和孩子講明白,這個世界有無限可能性,有人贏,就會有人輸,沒有永遠的贏和永遠的輸,都是暫時的,輸並不可怕,怕輸纔可怕。

二、鼓勵肯定孩子

就像文章開頭的例子,如果家長堅持不扶,且言語打擊孩子,那麼即使孩子爬起來,得到了家長所謂的“挫折教育”鍛鍊,恐怕孩子受到傷害比得到的教育更大。

所以家長要多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爲,肯定孩子的努力,給孩子愛的支持。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他勇敢去面對,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從挫折中努力地自我修復,不斷成長進步。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啦,更多關於幼兒學前數學問題,請點擊右上角關注【何秋光學前數學】,歡迎留言評論,您的點贊轉發就是小編每日最大動力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