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成爲扮靚重慶的獨特名片!

扮靚重慶的獨特名片——

山城步道,承載時空記憶

(城市綠道春意濃)

連續不斷的石板臺階,時寬時窄,從濱江路一直延伸到通遠門城牆……這是“山城第三步道”的一段,僅1.3公里的長度,一邊串聯起厚廬、古城牆遺址等人文歷史景點,一邊連接視野極好的濱江觀景平臺,成爲外地遊客的打卡地。

“坐車要繞長坡道,要是堵車,半小時走不動;走步行道,幾分鐘就到,方便得很。”在附近居住近30年的米先生說。

“爬坡上坎,有特色。不走山城步道,不知山城味道!”遊客王先生由衷讚歎。

居民反響好,遊客收穫多。

它,成爲扮靚重慶的獨特名片!

遊客沿着半山崖線步道的虎頭巖段前行。 劉潺 攝

“重慶是山地城市,一些地圖上看起來相隔不遠的地方,走路不過幾分鐘,坐車往往要繞大圈。”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盧濤說,山城步道作爲城市慢行系統中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自古以來就是山城生活的重要載體。

《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提出,着力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完善重慶特色慢行系統,助推城市品質提升。到2022年,主城各區山城步道串聯成網,叫響“山城步道”城市品牌。

城在山中,大山大水。

依託重慶地形地貌,山城步道隨形就勢,呈現出街巷步道、濱江步道、山林步道等3種類型,以渝中區人文中心爲核心,“兩江四岸”、中梁山、銅鑼山爲主要軸線,延伸至城市腹地:

街巷步道利用老城區的梯坎、坡道、街巷等,串聯起歷史文化街區、傳統風貌區等,既方便出行,也是精彩的城市體驗;

濱江步道分佈在“兩江四岸”濱江區域及城市內部次級河流沿線,是市民親水觀景、健身休憩的濱水風景線;

山林步道佈局在縉雲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等“四山”及城中山體中,結合自然地形和林地分佈,是兼具休閒、健身、遊憩功能的山地特色綠道。

它,成爲扮靚重慶的獨特名片!

渝中區山城步道是市民生活、出行、遊憩的重要通道之一。 崔力 攝

“建設山城步道,必須立足居民的實際需求。”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睿說,通過現場查勘、大數據分析等手段,散落在城市中的“步道”被梳理出來,或打通瓶頸,實現連通;或接駁交通,無縫對接;或串珠成鏈、形成體系。

根據已完成的《重慶市主城區山城步道專項規劃》,所規劃的山城步道系統共60條,總長度約1207公里,具備景觀、文化、民宿等功能。近期將重點建設17條,總長度約353公里。步道形態變化多樣,隨山水之勢,縱橫交織獨立成網狀。

漫步虎頭巖公園山脊觀光道,綠樹環繞、空氣清新,還可俯瞰濱江美景。這個依山而建的步道,已成爲附近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家住附近的廖阿姨經常帶着3歲的外孫來遊玩,“到這兒來散散步,親近自然,安逸得很。”

三百米一個歷史典故,五百米一處人文風景。在南濱路濱江步道,“巴渝十二景”圖案、“峽江開埠”雕刻、米市街、法國水師兵營等如珍珠般散佈沿線,吸引不少遊客駐足拍照。

它,成爲扮靚重慶的獨特名片!

南濱路濱江步道龍門浩段景色吸引了衆多遊客。 鍾志兵 攝

“在已有的基礎上,更加註重步道的文化附加值和功能多元化。”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梅說,在步道沿線修建小廣場、優化樹池座椅、安裝小型健身器材等,爲居民和路人創造豐富的生活空間和休憩場所;增加該區域人文歷史的標識牌、將特色民居或建築納入參觀遊覽範圍,彰顯城市文脈延續……

市民對步道提出了更多期盼。在重慶規劃部門組織的“走進山城步道”有獎徵集活動中,要求增加指引標識系統的建議佔到40%,排名第一。規劃部門新編制的山城步道規劃指引專門對標識標牌的類別、形式、內容進行了規範和完善,明確了佈局要求,並統一鋪裝、照明、長椅、垃圾桶等環境設施的設置要求,使山城步道更易辨識。

重慶近年連續舉辦“步行看重慶”系列活動。規劃設計師和步行愛好者們,以行走的方式倡導綠色出行,探尋步道風景。

拾階行步道,品覓山城味。渝中區老住戶胡美玲感覺“穿越了時光”。當她走到正在恢復修建的太平門城牆公園時,才知兒時奔跑的道路邊竟掩蓋了一座古老的城門。

綠色出行、山水休憩、鄉愁記憶、城市體驗,山城步道就像是城市慢行系統的“毛細血管”,充滿生機與活力……

它,成爲扮靚重慶的獨特名片!

《人民日報》( 2019年04月12日 06 版)

大家都在看

“重慶造”新款電動汽車推出雙版本

8公里、5座站,軌交9號線二期全線開建!

曬文化 · 曬風景丨時光影印南岸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李堅

編輯:鄭玉霞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爲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版權所有:重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平臺支持:人民網

它,成爲扮靚重慶的獨特名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