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单位组织体检的日子了,小刘不由得紧张起来,别看她平时自称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汉子”,可偏偏就害怕抽血,上次还不知怎的晕了过去,大夫说她是“晕针”了。小刘很困扰,一个小小的针头怎么带来这么大反应?自己怎么就会“晕针”呢?

静脉采血是检验取血的常规操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以及个体差异,常常会出现被采血者晕针现象,不仅增加被采血者痛苦,同时明显影响患者就诊进程和工作进度。晕针发生机制主要在于迷走神经反射受到刺激,致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因脑部短暂供血不足,回心血量明显降低,神经功能发生暂时性障碍,从而出现头晕、四肢厥冷、出汗等血液循环障碍表现,同时可伴有消化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晕针的发生使患者对今后采血产生排斥,并且加重思想负担。为了有效预防这种现象,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引起晕针现象发生的因素以及如何应对、预防。

一、发生原因

1、采血工作人员原因,如穿刺技术不娴熟,对患者心理护理不充分。

2、体位原因:一般门诊采血都是采取坐位,因坐姿下肢肌肉紧张力低,并在重力作用下血液蓄积于下肢部位,使回心血流量减少,收缩压下降,使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晕厥。

3、患者自身原因包括身体素质差、痛觉敏感;情绪过度紧张、恐惧;血管条件不好给采血带来困难,反复穿刺采血引起晕针;因女性痛阈低于男性,对疼痛耐受性差使女性晕针发生率高于男性。

4、环境因素因长时间等待、体力消耗、人员拥挤、噪音大、空气质量差易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变化,从而导致对疼痛刺激的耐受力下降,引起晕针现象。

二、预防措施

1、提高采血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

2、注意休息,加强锻炼,适当的交流,缓解自己紧张情绪。

3、采取合适体位采血时取平卧位或坐位但头要偏向一侧并伏在采血台或桌面上,因这两种体位头部位置相对较低,大脑供血较充足,可有效降低晕针的发生率。

4、采血后干预准备好饼干、糖果等食物,待采血结束并无其他检查时食用,避免因空腹等因素导致血糖降低,诱发采血后晕针。

5、一旦发生晕针现象,立即停止取血,将晕针者平放,服用糖水,注意保暖,同时配合急救措施,待其稳定后继续进行或择日进行。

参考文献

刘萍,邓彩霞.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3.26(2):64-65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