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说于谦之前,还是先说说第二部的前半段主角永乐大帝朱棣吧,五证漠北、七下西洋,南讨安平、修永乐大典,可惜在征蒙古回途时病逝,不然肯定能将大明王朝的根基打的更为牢靠,特别是在北疆问题上,说不定能少了之后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喜欢历史的人还是很多的,只是缺少一种能够轻松阅读的方式,而当年明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用白话翻译历史的人,一个“好导游”。

大家好,我们的大柱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儿贰万国来朝》,总的来说,十分的热血沸腾啊!感觉上也是要比第一部好看,毕竟对我这个“书呆子”来说,朱元璋虽然很有胆识,但中感觉文化水平低了些。而要说第二部中我最喜欢谁,看到开篇的第一句话了吗?当然就是于谦了!
在说于谦之前,还是先说说第二部的前半段主角永乐大帝朱棣吧,五证漠北、七下西洋,南讨安平、修永乐大典,可惜在征蒙古回途时病逝,不然肯定能将大明王朝的根基打的更为牢靠,特别是在北疆问题上,说不定能少了之后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要知道,在朱棣御驾亲征扫除北元残余势力时,曾击溃蒙古五万铁骑,逼的蒙古本部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后,朱棣病逝,不然以他的暴脾气,说不定鞑靼、瓦剌都不存在了,也就没了后面的土木堡之变。
当然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要是朱棣大佬真把北面的鞑靼、瓦剌给收拾了,于谦也就没办法大放异彩了。最初识得于谦,还是在小学课本上,然后是还珠格格中有段歌咏其的诗词。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观史君对于谦这个人还是有些模棱两可,直到读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儿》。我们知道,要是把中国历史比喻成风景的话,好家伙,那好风景可多了去了,正所谓,在旅游时,好风景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好导游也许才是你这次旅途的关键所在。好风景太多,也许我们在面对一处时只是走马观花,一番感叹之下不久便忘了,也许,连感叹都不会有也不一定呢。但是要在观赏风景的时候,一名好导游给你讲了风景背后的故事,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读历史的时候,我们总会有种这样的感觉,打开封面后,犹如走进一间长久不通风的图书室,一股腐朽之感涌上心来,让人瞬间没了读下去的心思。但是,喜欢历史的人还是很多的,只是缺少一种能够轻松阅读的方式,而当年明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用白话翻译历史的人,一个“好导游”。回到主题,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幽默诙谐风格的历史作者,在他的笔下,我也丝毫没有感受到于谦的任何笑点。观史君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于谦是一个理性和热血并存于一身的人!
土木堡后,明朝危亡之际,朝中有人提议南迁,于谦坚请固守,终力挽狂澜,挽明朝于危亡。后夺门之变于谦被诬而死,而抄家时于谦家中空空荡荡,只有正屋存放着朱祁钰赐给其的剑器、蟒袍。
【有一面叫做良心的明镜,一直高悬,未染尘埃】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