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既有評低了的,也有評高了的,比如著名的“皮有功,少晉中”,讓原本應授少將的皮定均,成了中將。

皮定均還不算最特殊的,還有一個人原本連少將都評不上,跟他同級別的一般都是大校、上校,而他卻因一個特殊的貢獻,被破格授予中將軍銜。

這個人,就是蘇靜。

爲什麼說按蘇靜的資歷,連少將都評不上,先來看看他的革命經歷就知道了。

在紅軍時期,蘇靜是紅一軍團總指揮部參謀、科長;抗戰時期,擔任過八路軍115師偵查科科長、山東軍區政治部祕書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則是第四野戰軍司令部作戰處處長。

這樣的資歷,實在說不上有多高,如果按正常評銜的話,是評不上少將的,更不用說中將了。

但是,評銜並不只是看資歷,還有很多要考慮的因素。那麼,蘇靜又是靠什麼評上了中將呢?答案就是他的特長——情報偵查。

當年紅軍長征時,紅一軍團是長征的開路先鋒,而時任紅一軍團偵查科參謀的蘇靜,更是先鋒中的先鋒。紅一軍團長征途中的行軍路線圖,都是蘇靜繪製的,每天畫一張,印十份,紅一軍團下轄每個團都發一份。

爲了給大部隊探路,蘇靜睡得比別人少,走的路比別人多,部隊每到一個地方,別人都可以停下來休息,但蘇靜卻要帶着偵查員們立即出發,朝下一個目的地偵查。而且爲了不被敵人發現,蘇靜往往都是在夜間出發,穿梭在崇山險峻之中。

勘察完路線,蘇靜還要連夜繪製地圖,然後天一亮就要返回部隊,把地圖交到軍團領導手上,並彙報行軍路線的情況。

這樣一來,蘇靜在長征中走的路相當於別人的三倍,其毅力讓人驚歎。尤其是過草地時,路上更是危機四伏,險象環生,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沼澤。爲此,聶榮臻元帥曾說:“紅軍過草地,蘇靜同志在前面開路是有大功的。”

正因爲如此,全面抗戰爆發後,紅一軍團改編爲八路軍115師時,幾乎所有人都是降級使用,唯獨蘇靜不降反升,被提拔爲115師的偵查科科長。

抗戰勝利後,林總被派去東北主持大局,在挑選幹部時,專門向中央說明,誰都可以不帶,但蘇靜必須要帶上。去了東北後,蘇靜被任命爲剛剛組建的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情報處處長。

剛組建的東北民主聯軍只有十幾萬人,而且還是各個原抗日根據地拼湊的部隊,缺乏羣衆基礎,可謂兩眼一抹黑,甚至被國民黨孫立人部壓迫到了松花江以北。此時的林總,迫切需要一個勝仗來鼓舞士氣,讓東北民主聯軍站穩腳跟。

蘇靜率領手下100多名情報人員日夜偵查,終於發現了戰機,得知國民黨89師的兩個團冒進,孤軍深入,脫離其主力達三天的路程。

蘇靜將這一情報及時報告給了林總,林總當機立斷,迅速調集優勢兵力,將這兩個團全殲,打了進入東北後的第一個殲滅戰。

僅僅兩個月後,林總再次根據蘇靜的情報,殲滅國民黨87師4000多人。連打兩個漂亮仗的林總非常高興,對祕書季中權說:“一個蘇靜,等於十萬雄兵!

遼瀋戰役後,蘇靜隨東北野戰軍揮師入關,在平津戰役中,蘇靜作爲我方代表,爲動員傅作義起義及解放北平,發揮了關鍵作用。

1955年授銜時,跟蘇靜同等資歷、同等級別的人,一般都是大校、上校軍銜,但負責評銜的羅榮桓說,蘇靜不能只看資歷,他的功勞非常大,應該授中將。

因此,蘇靜連升兩級,被破格授予中將軍銜,這在我軍高級將領中是絕對不多見的。

不過,蘇靜將軍對這些都看得很淡,平時很少說自己過去的功勞,甚至連他的子女,都是長大後通過別人的介紹,才知道父親當年的那些功勳。

歷史客棧作者:威廷根施坦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