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衆號爲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首都中醫”進行關注。

糖實際上也是一味中藥,早在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小建中湯裏,就有“飴糖”這味中藥。據考,飴糖是以澱粉質的糧食穀物(糯米、小麥、玉米等)爲原料,經發酵糖化而成的食品,味甘,性微溫,入脾經,能夠補虛乏、養脾胃。小建中湯以飴糖爲君藥,用來補中益氣,顧護中焦脾胃。

所以,從傳統中醫藥理論來看,糖一直都是一味藥,在組方配伍里加糖,不是爲了調味,而是爲了功效配伍。

中醫在診病用藥時是辯證論治的,將疾病分寒、熱、虛、實證,熱病用涼藥,寒病用熱藥。白糖性涼,可以去“火”;紅糖性暖,可以祛寒。民間流傳的藥方中,用白糖煮茶水用以祛火;用紅糖煮生薑、蔥頭水用以祛寒、治感冒等等。

有些藥物雖苦,但苦味起着一定藥理作用。苦味可以刺激消化道腺體分泌,如果嫌藥味苦而加糖後飲服,這種作用就減少或消失,藥效也受到了影響。例如瓜蒂散是一種苦味催吐劑,以苦味刺激舌頭上的味覺神經,通過神經反射引起嘔吐,如果加糖服用就有可能使藥物失去藥效。所以,這類藥不宜加糖服用。

所以加不加糖,還得考慮一下患者的病情和證型特點。因此不妨在醫生開方時,詢問一下能否加糖,加什麼糖。

作者: 董宏生 北京中醫醫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