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到“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日南风大作

宋 项安世

堤边树子最无情,恰则春归第一程。

舞向南风浑不住,叶间羞损旧啼莺。

立夏

宋 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立夏就在人们的些许伤春惜春的惆怅中到来了。四季更迭是自然,顺四时而适寒暑是智慧。

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到:“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到“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立夏习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