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白宮近日舉行的一次疫情諮詢會上,特朗普宣稱,美國的生存不能再依賴別的國家,這場危機(疫情)凸顯了強大的邊境線和繁榮的製造業所蘊含的重要意義,美國要做到在能源、製造業、經濟等方面的獨立。在全球化背景下,疫情已經從公共健康問題演變爲經濟問題——全球產業鏈的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對整個產業鏈造成沉重的打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

儘管美國尚未控制住疫情的發展,但是美國高層似乎已經開始反思和爲未來重新打算了。在白宮近日舉行的一次疫情諮詢會上,特朗普宣稱,美國的生存不能再依賴別的國家,這場危機(疫情)凸顯了強大的邊境線和繁榮的製造業所蘊含的重要意義,美國要做到在能源、製造業、經濟等方面的獨立。
而白宮的表態讓人不禁聯想其一個古老的詞彙——孤立主義。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美確診病例數量呈飛速增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東時間4月1日晚6時,新冠病毒感染者確診209071例,死亡4757例。最直觀的危機首先表現在醫療方面,隨着疫情的發展,公共醫療系統面臨的擠兌壓力與日俱增,甚至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地步。
而包括醫用口罩和呼吸機在內的醫療物資早在疫情之初就出現了短缺的問題,疫情最嚴重的紐約州連一線醫護人員都無法保證得到最基礎的防護。儘管特朗普動用《國防生產法》,緊急動員包括通用電氣、福特汽車和波音在內的衆多巨頭企業轉產,但是遠水不解近渴,美國目前依然在積極尋求向包括中國在內多個國家購買呼吸機。
甚至美國維繫霸權所依靠的軍工產業,也因爲此次疫情而暴露出了問題。據報道,F-35戰機位於日本名古屋和意大利卡梅里的兩家組裝廠因疫情關停,這也是美國本土之外的唯二兩家組裝廠。倘若長時間關停,將對F-35項目的進展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在全球化背景下,疫情已經從公共健康問題演變爲經濟問題——全球產業鏈的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對整個產業鏈造成沉重的打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F-35戰機其實只是一個例子。
冷戰的終結不僅帶來了“和平紅利”,更消除了兩大陣營之間的壁壘。在WTO的框架下,全球化趨勢從上世紀90年代之後日益加快。而資本和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化配置,使得全球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狀況得到了好轉。但是洶湧澎湃的全球化之下也佈滿了礁石,此次的疫情漩渦只是露出了礁石的一角罷了。
事實上,自特朗普當選以來,一直充當着“反全球化”的角色,從要求高端製造業迴流美國實現“美國再次偉大”,到發起貿易戰,拒絕其他國家“搭便車”而要“美國優先”,種種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全球化規律的政策,頻頻出現。
如今疫情之下,更讓美國人堅定了自己與全世界“脫鉤”的想法。而相對於這種激進的逆流而行,如何分配過剩產能以及調整全球化發展方向,急需各國找出應對辦法。畢竟一昧地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一如美國在疫情之初一昧地逃避終將導致疫情失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