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我們想掌控很多東西,最終卻發現很多事情是我們控制不了的,我們控制不了時光,控制不了死亡,甚至有時候連自己的內心也控制不了。

有時,我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得足夠大了,可以承受很多東西,可以承受父母的衰老。但有一天他們真的走了,我們才發現他們對我們是多麼重要,尤其在情感上。

那傾巢而至的疼痛、失落、悲傷、自責,幾乎會讓我們的心靈和生活迷失方向,我們如同孤兒一般存於世,不知道要朝哪裏去……

理智上,我們或許可以做到接受,告訴自己死亡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結局。

可在情感上,我們的心空落落的。

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兒,上有兩個哥哥,母親強勢,父親溫和善良,所以她更喜歡跟父親呆在一起。而父親也對這個小女兒寵愛至極。

父親就像一棵大樹,爲她遮風擋雨,讓她有勇氣去面對這個世界。

她,一天天長大,父親也一天天老去。然而,年輕的她,意氣風發,何曾意識到歲月的殘酷。大學畢業之後,她認識了老公,結婚生子後與老公定居香港。

日子一天天過去,工作、家庭讓她忙得不可開交,與父母的見面也越來越少,一年也就那麼一兩次。在她的記憶中,父親永遠像之前那般年輕、健朗,不曾老去。

好像在一定的年齡,女人似乎比男人老得更快,老得更明顯。那一年她看見母親灰白的頭髮,她才感受到“歲月不饒人”這句話背後的心酸。但看着父親滿頭的黑髮,她感到欣慰:父親還沒有老。

不久之後,脾氣暴躁的母親患上了糖尿病,身體瞬間變差了,脾氣更爆了,哥嫂都避着她,唯有父親任勞任怨、忍氣吞聲伺候母親。

那一次,她才發現父親的背有點駝了,黑色的頭髮中摻雜着白色。

她心疼不已,忍不住說教母親,望其收斂脾氣、體諒父親,母親自然惡語相向,反而是父親很大度,多次安慰她,讓她理解母親的痛苦。

在所有人的眼裏、心裏,父親的身體比母親的身體健康,父親還能活很久。可生命這東西,有時堅強得讓你肅然起敬,有時脆弱得讓你驚愕不已。

那一天,父親在照顧母親時,不小心摔倒,去醫院檢查,發現已是胃癌晚期。

得此消息後,她的天空崩塌了,她陷入無邊的黑暗和悲傷中,對母親的憤怒一發不可收拾,她覺得是母親的強勢、不體貼讓父親多年來一直壓抑、心情鬱結才導致父親患癌。她不能原諒母親!

爲挽救父親的生命、減少父親的疼痛,她遍訪名醫,不惜傾盡所有的積蓄,找丈夫要錢、找哥嫂要錢。丈夫覺得孩子馬上要出國留學,應該留一些錢給孩子,對她忽視家庭的行爲很不滿;哥嫂託詞自己的家庭需要,無法再拿出更多的錢......

丈夫和哥嫂的“拒絕”讓她心寒,她恨丈夫不理解自己、不幫自己,怨哥嫂不孝敬、自私。

一年後父親還是走了。

“父親的過世對我打擊很大,他那麼疼愛我,處處爲家人着想,他是一個好人,不應該這樣(結局)。

在我心中,他是一個很堅強的人,彷彿永遠不會倒下。從上小學到結婚生子,我一遇到困難都會跟父親抱怨,他是唯一能忍受我抱怨還鼓勵、安慰我的人,雖然他自己沒有多少錢,卻還是省着給錢我。我把自己的困難、壓力給了父親承擔,卻忽略了他日漸年老。

我覺得自己很自私,我沒有幫父親。現在他就這樣離去了,我的心好像被掏空了,不知道活着有什麼意義,生活很空虛,無心工作和生活,經常半夜醒來淚流不止。”

父親離開了人世,她的心也空了,像一個樹找不到可以紮根的土地。

她的世界,再也沒有回到正軌。她開始瘋狂地想念初戀男友,想要跟他在一起,雖然各自結婚二十多年,早就失去了聯繫,但她是那麼渴望找到他,即使翻越人海也要找到他。

“蒼天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找到了初戀男友的聯繫方式。

她對他傾述思念、回憶過去的種種美好,初戀男友也被她打動,兩個人決定要彼此珍惜,好好相愛,再也不分開。

然而,即使有了初戀的陪伴,圓了當初的遺憾,她的內心卻還是空的,總覺得缺少了什麼。她在網上結交了一個又一個情人,“我不愛他們,除了初戀男友,後面這幾個男朋友,我都不愛,我也會勸他們離開我,可是又有些捨不得。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

和初戀男友“地下情”三年後,兩人因矛盾鬧分手,但她後面捨不得,半年後又複合。此後,瞞着丈夫和初戀男友,她又交往了幾個男友。

機緣中她通過朋友認識了一位心理諮詢師,開始對心理學感興趣,也開始探索自己內心的痛苦、混亂。

“接觸心理學後,我能感受到父親去世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傷痛。自從他去世後,我的生活全亂了。

老公是一個好人,對我和孩子很好,在他的眼中我是一個好妻子、好媽媽,他很信任我,可是他不懂我,我感覺跟他在一起是虛度光陰。我有很多男友,可是我並不是真的愛他們,他們也不一定是真的愛我,可我還是不停的被吸引、不停的去尋找......

我想通過諮詢弄明白我到底是怎麼了,爲什麼會變成這樣,我該怎麼才能走出這種困局。”

▍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諮詢師邱伊環老師解析:

邱伊環

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心理諮詢師

團體心理諮詢與治療師

中科院婚姻與家庭心理研究生、國家婚姻諮詢師

精神分析師、專業催眠諮詢師、沙盤遊戲諮詢師

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國際教育協會會員

廣東省心理學學會會員、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會員

廣東省婦聯“維權服務站”心理顧問

一個人無論多大的年齡,沒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兒”。至親的離開,讓我們不得不經歷一個必然的情感休克期,這使我們由此產生的種種行爲看上去並不那麼理性。

很多人在經歷雙親離世時,會意識到“這世界上與自己有最深厚的血肉和心理聯結的父母,將再也無法在形體上與我們有接觸”,喪失感和遺棄感會溢滿內心。

父母在時,無論是否常在我們身邊,安全感一直都在。在外無論生活壓力多大,遭遇多少挫折,回家看見最關心自己的父母,內心就有最大的靠山。

父母一旦過世,這座大山徹底崩塌,無論我們這時是20歲還是50歲,都會被“無家可歸”的倉皇感和孤獨感吞噬,這種情感是愛情、友情等無法替代的。

對於“她”而言,父親的去世,猶如內心的靠山瞬間坍塌,這種從情感及生活上帶來的親情依賴斷層,使她難以面對巨大的喪失感,進入了創傷應激障礙。

巨大的喪失感讓她不斷渴望得到愛、害怕失去,拼命找回初戀,但在與初戀的相處中,內心還是感到“空缺”,又不斷去找其他情人來填補,同樣也發現每個情人都無法滿足她內心的需要。

換句話說,儘管找回了初戀男友、找了很多的情人,從他們那裏獲得愛與認可,獲得情感的歸屬,減輕了她的喪親焦慮,但仍舊無法真正填補父親抽離後的那個“坑”。

而正常婚姻生活,無疑也受到了影響,她此時已無力去顧及。

心理學上認爲,與逝者的關係越親密、越重要,人的痛苦就越大。人們遭受父母去世的打擊後:

① 情感方面:會出現悲哀、焦慮、孤獨、無助、驚嚇、愧疚與自責等感覺;自責,是無法自我原諒的一種心理表現,進而導致不可避免的喪親焦慮。

② 生理方面:會出現疲乏不振、嘆息、失眠、坐立不安、哭泣、食慾障礙、胸悶、甚至窒息等症狀。

③ 精神認知方面:會不相信、困惑、沉浸於對逝者的思念等。

除了以上身心失衡的行爲表現,人們還會出現對死亡的焦慮,即本能中對死亡的恐懼,甚至認爲“人生匆匆、生命脆弱”,而對當下生活不滿意,害怕自己還未對自己的人生有所交代,就像父母那樣與世長辭。

有些人會逃避責任,消極生活,“紙醉金迷”;有些人會變成工作狂;有些人會過分緊張身邊的親人,擔心遭受意外傷害,尤其是擔心伴侶和孩子。

有些人會過度緊張自己的身體健康甚至出現疑病症;有些人會過度害怕被拋棄,擔心伴侶不愛自己或不忠誠,敏感多疑......

在很多婚姻家庭諮詢中,喪親焦慮一直是婚姻中隱藏的重大傷疤,也是心理諮詢中需要重點修復的。

“聽說吧心理諮詢提醒”

在中國這樣一個倫理情感特別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喪親所導致的悲痛會顯得格外沉重。

然而,生活還需繼續,我們必須從喪親悲痛、自我埋怨到反省當下這一系列過程中走出,實現情感和生活上的重建。

其實,每一次創傷,都是在幫助我們尋求重建人生的積極力量。

如果你沉浸在喪失至愛的痛苦中難以自拔,可及時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讓專業人士來陪伴你走出這段人生的非常時期。

End

聽說吧心理諮詢(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有限公司)——華南區專業的婚戀情感、親子教育、個人成長心理諮詢機構,給您專業、嚴謹、誠信、貼心的心理諮詢服務。

預約電話:020-34385911 34371477

預約 QQ: 937326707 1594831633

微信:13316087099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