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揚帆 傳奇樂坊 - 傳奇樂坊蕭演奏曲

來源:中國文藝網

作者:荊桂秋

插圖:王雪濤作品

編輯:國畫藝術

生活是繪畫創作的源泉,生活中花鳥草木的形象生機充盈,最有鮮活的生命力。當我們身臨其境,在自然中感受、體驗、寫生時,會無時不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飽覽自然之情,會激起創作的慾望和藝術的衝動。這樣創作出的作品,必然充滿着生命的律動,給人以無窮無盡的回味。

寫生是創作的基礎,是我們收集創作素材的重要方法。早在唐代,畫家張璪就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一創作方法。“外師造化”指畫家首先要從生活中汲取創造素材,“中得心源”則是指根據生活的積累、畫法的掌握、情感的融入,將素材昇華爲藝術形象。這八個字精闢地概括了中國畫創作中主體與客體的關係,以及具體的創作過程,歷代優秀畫家都是遵循這一創作方法進行藝術實踐的,可謂是中國畫畫理的根本精神。

王雪濤國畫" width="690">在畫史上可以看到,有成就的畫家都十分重視觀察生活、重視寫生。五代黃筌畫禽鳥“以五彩布成,謂之寫生”;宋代趙昌,刻苦寫生,得到“寫生逼真,時未有共比”之譽;清代惲南田則被稱爲“寫生一派”,在爲花卉“寫照傳神”上,下足了工夫。他們堅持注重生活、重視寫生的態度,創造出大量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強烈個人風格的傳世精品,成爲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至今仍是我們學習和臨摹的範本。

不同創作階段,寫生都有不同的要求。初始寫生要做到極盡其似,對微細末節都琢磨透,掌握花鳥草木的生活習性、動態結構、生長規律以及與季節氣候的關係等。譬如,四時花卉每時每刻的變化和不同的特徵,揣摩其習性,抓住它最動人的部分,並將其特點表現出來。寫生要重視用線表現,線條語言樸素單純,飽含情感和神韻,並在使用上發揮到得心應手的境地。

中國畫寫生十分講究“默識心記,爛熟於胸”,因此“默寫”在中國畫創作中十分重要,是畫家應該努力掌握的功夫。有了默寫的功夫,離開對象下筆創作之際,對要表現的花鳥動態特徵、造型結構等物象歷歷在目,胸有成竹,才能一揮而就。

王雪濤國畫" width="690">隨着創作的深入,寫生進而要“移花接木”,即有創意的寫生。面對大自然中複雜的花鳥草木形象要大膽取捨,提煉概括,在寫生中接受自然美的啓發、發現美的法則,鍛鍊構圖能力,大膽地組織畫面,反覆推敲,把不同場景、不同地點、不同時間的寫生素材,根據創作的法則,大膽地取捨搬移、挪用組合。我主張把創作目標提前到寫生階段,出色的寫生本身已是一件作品,因爲寫生時對作品的立意、素材的組合、畫面的構成等等都要觀照到。而一幅完成的作品,仍然常常保持着寫生時的感受體驗。我認爲寫生觀察與創作表現之間是不能割裂的,也本無起止。動筆寫生,換言之,已經就是創作的過程了。

王雪濤國畫" width="690">在寫生中,由於畫家情感的不同,經驗和理解的差異,於自然草木之間的聯想千變萬化,這種感受的差異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取向,體現於作品中則呈現出迥然各異的面貌。

王雪濤國畫" width="690">對於寫生更高的要求,即面對自然的景物觸發,要做到“遷想妙得”與“默契天真”——將自己的情感、性靈注入筆端、融入物象,使自然之象昇華爲藝術之象,使其韻致風采,活力充盈,而臻於化境。將大自然的美,經過畫家的藝術熔鑄,創作出美妙畫卷,這無疑是畫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富於萬物的全部修養的昇華。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