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楊振寧是一個很有聲望的物理學家,也都知道他曾以82的高齡迎娶了28歲的楊夫人,楊振寧也曾說過,翁帆是上帝賜予的最後一份禮物。
楊振寧可以說是在中國那苦難的積貧積弱的年月成長的,那個時候的科學家都有一個“科學救國”的夢想,於是我們能看到諸如錢學森,鄧稼先等等的有才學有抱負的科學家紛紛回國,儘管歷經艱難險阻,仍舊執意回國,但反觀楊振寧,不僅沒有回國,反而繼續在國外專心研究他的物理理論。還獲得了諾貝爾獎,這算得上是中國物理學領域第一人了。
對此楊振寧只說了一句“就算我不回國我也能爲祖國做出貢獻。”說到這裏可能有人覺得他是在掩飾自己,不,不是的,那個時間的中國百廢待興,形勢一片複雜,楊振寧是覺得美國條件好,可以藉着這個條件做自己的事情,然後在美國爲國人爭一口氣,因此當一箇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我們國家是極其高興的,楊振寧的路子是對的,當然不是說回國的學者路子不對,只是選擇不同罷了。
1971年,中美關係剛緩和,楊振寧迫不及待想要回國,沒有回臺灣,而是直接回中國。這個時候的中國剛在朝鮮戰爭中贏得勝利,國家也在步向強大,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時候,楊振寧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儘管他沒有參與,但是他爲他的同學,爲他的祖國而感到自豪,這也是他在美國開的“歸還衝繩”聽證會上有底氣的探討釣魚島的歸屬地的依仗。
有人說楊振寧不愛國,那麼愛國就一定要在百廢待興的時候回來而不是選擇學國外的技術學成歸來麼?楊振寧和鄧稼先都是愛國的,只不過是方式不同,鄧稼先等人學的是火箭導彈研究,這些是中國最需要的,而楊振寧學的只是物理學理論研究,那時候的中國則用不上,所以回國作用也不大,相反國內的設備和環境都不會讓其有更大的發展。在美國期間,楊振寧一直致力於爲中美友好交流搭建橋樑,爲中國的學術研究籌資。這樣的行爲,你能說不愛國麼?
1997.5紫金山天文臺提出將國際小行星中心國際編號爲3421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爲“楊振寧星”,那麼試問,如果楊振寧先生沒有對我國做出巨大貢獻,這種榮譽會給他麼?所以,不要自己猜測愛不愛國。
我們說了年輕時的楊振寧先生,現在再說一說楊振寧老先生的退休生活,2003年,楊振寧以81歲的高齡重返清華大學任教,並將自己的工資捐獻出去,作爲學生出國培訓資金和教學資金,說到這裏,那些說楊老先生不愛國的,還能有底氣說出這句話麼?
但是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世人對楊老先生的評價變成了私人生活方面的評價,對於他曾經做出的貢獻隻字不提,這些我覺得全都沒必要,楊老先生是一個值得敬重的老先生,是一個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們的貢獻是永恆的,是不能被磨滅的。
況且現在的楊老先生是中國國籍,所以那些詆譭之言,說之前先想想如果不是他們做出貢獻,你們哪裏有底氣說這些沒腦子的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