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学生对于老师来说,不过是百分之一。十年的教师生涯和班主任经历,俞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们传达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人物名片

俞建杰,中共党员,浙江大学生仪学院副研究员。2014年开始,先后担任工信1426班和测控1402班班主任,2018年起担任工信1801班班主任,2018-2019学年获评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

俞老师主要从事卫星激光通信方面的科研工作,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成功实现我国首次星地激光通信试验,并获得国防技术发明特等奖和科技进步奖各1项。在科研工作之余,他乐于与学生探讨交流,他常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同学们勤学多思、知行合一、劳逸结合、越挫越勇。

春风和煦,咖啡浓香;谆谆之语,拳拳之情。

周六的下午,安详静谧的周楼,在一声亲切的问候中,我们见到了俞建杰老师。他是一名学者,胸中有沟壑,激光通信开先河;他是一位教师,润物细无声,神州大地满芳菲;他还是一名班主任,昵昵师生语,春去秋来永常相伴。

心怀热忱 向阳而生

当被问及心目中的优秀班主任的标准时,俞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首先要积极向上,乐于助人,传播一种正能量;其次,要主动了解学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帮助他们。”

十年的教师生涯和班主任经历,俞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们传达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课程出现不及格的学生,俞老师常常鼓励他们,“木已成舟,挂科的事实已无法改变。但至少还有机会补考通过或者重修。能够再好好巩固一下这门课程所学的知识,这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作为工信1801班的班主任,俞老师在注册报到的两天时间里走访了每一个寝室,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认识新生,也是为了找机会和家长建立联系,他总是提起希望家长给孩子减轻心灵上的“包袱”。俞老师认为,大学与高中相比,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学习模式迥异。过去大家都是佼佼者,进入大学后,成绩可能不再突出,这是正常的现象。孩子应该学会去承受着因落差而引起的挫败感,家长此时更不能“雪上加霜”,应该帮助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不要因为成绩中等而妄自菲薄。

召开班会

“生活中一定会碰到挫折。人生曲线应该有些起伏,存在极大值和极小值,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单调递增,反而不好。”俞建杰老师认为挫折教育是目前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所缺乏的一个方面,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才是重中之重。他会尽最大力量给予学生以心理上的疏导,让他们悦纳自己,坦然地面对成败。“我作为班主任,在乎的不是成绩……而是每个同学是不是都输得起,能够正确地面对失败。”交谈中俞老师不时地流露出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他以实际行动,帮助不合群的学生融入集体,也用满腔热情,帮助内向自闭的学生走出狭小的圈子。

与工信1801班同学在竺可桢像前合影

在俞老师眼中,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他打心底里希望他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换位思考 将心比心

提起和学生相处的事情,俞老师总是滔滔不绝,眼中有光。是什么秘诀使得师生间的关系如此融洽?俞老师说,与学生交流,最重要的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俞老师认为每一代人都有出彩的地方,每一代智力水平、教育水平不同,我们不能用上一代的目光看待这一代的人,而要辩证地来看。

主动与有困难的同学交流,是俞老师所看重的。他常常因为自己不能觉察到学生们的一些问题而自责,为此,他更加注重与班级辅导员、兼职辅导员、班长、团支书的对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除此之外,俞老师的通讯录里添加了班级每一位同学的手机号,还详细地备注着学生的成绩、排名和一些基本情况。对待学生,俞老师永远都是细致入微的。没有这种对学生百分之百的了解,又如何能够进入到90后,甚至00后的圈子内呢?俞老师信奉并践行着这样的观点,始终如一。

与2014级测控技术与仪器班同学合影

一个学生对于老师来说,不过是百分之一;一个孩子对于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从家长入手,了解每一位学生,无疑是最好的办法。所以,俞老师加了每个学生家长的微信,经常给他们打电话,时刻与他们保持着联系。拍班级活动照片的时候,俞老师着重强调要将每一个学生照进去,因为家长们放大照片只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孩子。

尽管科研繁忙,但俞老师一直以主动的姿态融入到班级组织的娱乐活动中。他提到,自己第一次参加18级学生的轰趴,觉得很奇怪。但他还是会和大家一起进行桌游,也与他们一块打篮球,给班级买滑板,和同学们一块聚餐。他不是心理学的专家,但是他坚持花心思摸清学生们的心理,与他们产生共情。亦师亦友,亦是知己。

与同学们交流

学思知行 返璞归真

当我们问起俞老师,空闲时间会做些什么时,俞老师却陷入了思考:“感觉很少有空闲时间……”除了班主任,俞老师还是一位成就斐然的科研者。双重身份,意味着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他从事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技术领域,有着过硬的专业水准。对于做科研,他认为这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理论知识最终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学问每个点都要抓住细节上问题,工业生产注重效率,有思想的人把社会生产中的需求凝练出来指导社会生产。俞老师很提倡德国的教学方式,学习两年,实习一年,再回来继续学习。他也鼓励生仪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专业的学生能够多参与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在学习上,俞老师还十分看重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学习一个公式时,目的并不是记住这个公式是什么,而是要理解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时间久了,知识会被遗忘。我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很快的捡起这个知识点。”他希望学生能够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寻找定理背后的故事,并以牛顿与惠更斯对于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的争论为例,举例说明我们现在看到的每个知识点都可能是大科学家尽其一生得到的。他推荐大家去阅读伟大科学家的传记,学习科学家们可贵的品质。包括将来是先选导师还是先选方向,俞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可以先选导师,要始终把做人放在第一位

当被问及工科生最需要培养的能力是什么时,俞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出:“情商和写作。”这个答案让人略感意外,他接着解释道:“情商体现在人际交往上。工科生往往因为持有技术而心高气傲,与社会脱节。在社会中立足,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是一种学问。”他引用了自己老师曾经说的的话:“人不作,话不多,事不拖。”希望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情商的培养。谈及写作,俞老师则调侃,工科生的写作能力远不如高中。往往无法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写文章时缺乏应该具备的逻辑。能将知识点讲出来,或者写出来,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故写作对于做学术研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基本能力。

俞老师班课近照

正如俞老师所说的,当初做班主任的初衷,就是期望把经验教训,与年纪轻的同学交流,帮助他们进步,希望同学们在选择继续深造前打好学术科研的基础,少走弯路。

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与俞老师的一番对话,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学术大咖,更是一位慈父,一位仁师,一位知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惟愿俞老师桃李满天下,英才泽神州。

文 | 生仪学院 路晨曦 林洁妤

图 | 来自受访者

美术编辑 | 求是潮 曹雯

优秀班主任 | 高晴:幸福,是陪着学生健康成长

优秀班主任 | 吴珂:亦师亦父亦友,半生仍似少年

优秀班主任 | 刘涛:君子不器,成己达人

优秀班主任 | 王礼平:为师者,博文约礼,矜平躁释

优秀班主任 | 陆展:秉承初心芳华

优秀班主任 | 徐刚:以爱之名,培育时代“精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