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家道中落的陳財主家裏突然着火了,三進三出的大院子頓時一片火海。一家八口人就剩下了陳財主和他五歲的兒子陳文禮。

陳財主擦乾眼淚,賣了幾十畝好地,又變賣了家裏沒被燒燬的瓷器和古玩,他總算把燒塌的房子重新建好了。新修建的房子雖沒有以前氣派,倒也能擋風遮雨,他和兒子陳文禮總算有了安身之處。

三年後,陳財主迎娶了劉家莊的寡婦劉氏,劉氏還帶着一個五歲的兒子。她帶來的這個兒子叫有才,比陳文禮小三歲。

家裏沒有女人的日子太難熬了,家道中落的陳財主也沒有挑揀的資本了,他只想有人疼孩子,有個人給給做口熱乎飯喫就中了。

爲了儘快改變貧困的家境,陳財主被逼着走南闖北做起了買賣。也算老天開眼,他的買賣越來越順手,越來越紅火。只一兩年的時間,陳就置辦了幾十畝好地,買了騾馬,拴了大車,院牆大門也重新修建起來了。

自從有了大車,出門做買賣方便又快捷,陳財主的收益明顯提高了不少。

陳財主後續了這個劉氏,實他指望劉氏能讓兒子文禮喫上熱乎飯菜,穿上乾淨衣裳。萬萬沒料想這個劉氏心術不正,她只對自己的孩子好,對陳文禮一點都不好,不打就罵,還經常找藉口不讓喫飯。天天在外忙碌的陳財主並不知道這些,他還以爲劉氏會像親孃一樣待自己的兒子文禮呢。

轉眼間兩個孩子都過了上學的年齡,家境逐漸好轉的陳財主就請回了他家原來的那個賬房先生,教他的兩個兒子讀書寫字,還監管家裏的一些瑣事,也算半個管家。

這個賬房先生姓趙,他跟陳財主的父親是至交。陳財主的父母去世後,趙先生還是留在陳家。那場大火燒光了陳家的家底,趙先生才無奈地離開了陳家。趙先生不光管賬是一把好手,教書也有兩下子,他對兩個孩子要求都很嚴格,陳財主不在家時,家裏的一些事情趙先生也過問。

陳文禮天生聰明,一教就會,那個有才可就不行了,一句話教他十遍,他還是記不住。因爲這,有才他娘總說趙先生偏心眼,沒好好教自己的孩子。對此,趙先生只能幹生悶氣,他跟有才娘沒有道理可言。

見自己的兒子遠比不上陳文禮,這個劉氏怕自己的兒子長大後受陳文禮的欺負,她就把陳文禮視作眼中釘,肉中刺,總是有事沒事找他的毛病,恨不得立刻把陳文禮轟出家門,置於死地。

那年初秋的一天,劉氏帶着有才回孃家,聽說她孃家莊上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上山砍柴時被狼給掏了。劉氏記住了這事,回到家她就逼着陳文禮去村東的那座山上砍柴,不去就連打帶罵還不讓喫飯。

陳家莊的人都知道村東那座山上有狼,一兩個人輕易不敢上山。陳文禮要是不去砍柴,就得挨後孃的打罵,去砍柴就面臨危險。好心的趙先生就偷偷告訴陳文禮,讓他跟着放羊的狗娃去砍柴。狗娃天天去那座山上放羊,一是熟悉地形,二是他的鞭子甩得特別響,狼羣都不敢輕易靠近他。

那天天快黑的時候,陳文禮挑着一擔柴火安然無恙地回來了,還摘來了好多好喫的野果子。聽說山上有好多種好喫的野果子,劉氏的兒子有才喫野果子喫出了饞蟲,第二天天剛亮他就一個人偷偷去東山摘野果子去了。

趙先生不見有才來唸書,他就去問劉氏。劉氏說有才一大早就不見了,他可能上山摘野果子去了。聽了有才孃的話,趙先生嚇的腿都軟了,他趕緊讓陳文禮叫上幾個鄉親,帶上木棍扁擔,小跑着去了村東的那座大山。大夥找到有才時,他已經被狼咬死了,大夥再晚去一會,恐怕連個囫圇屍首也剩不下了。

劉氏害人不成搭上了自己的兒子,她差點沒哭死。明明自己心術不正害死了有才,她卻把仇恨施加到陳文禮頭上,劉氏狠狠打了陳文禮一頓,要不是趙先生護着,她能把陳文禮打死。

陳財主這次出去做買賣又一個多月了,過個三兩天就該回來了,趙先生怕流氏對陳文禮下毒手,就儘量讓陳文禮待在自己身邊,幾乎是寸步不離。

有才死亡的第三天,趙先生喫過早飯來到陳財主家時,見劉氏的兩個弟都在陳家。一一打過招呼,趙先生沒看到陳文禮,他一下子就慌了,總覺得要出什麼事。趁着劉氏和她的兩個弟弟去給有才上墳燒紙錢時,趙先生就到處找。該找的地方都找了,也沒找到。趙先生琢磨了好久,悄悄去了放雜物的那三間西廂房。

西廂房裏堆滿了糧食和雜物,趙先生費了很大勁才進到屋裏。剛挪動了一下雜物,趙先生突然聽到了吭吭哧哧的聲音,聲音是從門後的一個布袋裏發出的。趙先生趕忙解開布袋,只見陳文禮手腳都被捆綁了,嘴裏還塞了破布,臉色發紫。

趙先生趕忙掏出陳文禮嘴裏的東西,問明瞭事情的經過。原來是劉氏的兩個弟弟把陳文禮捆綁後裝到布袋裏的,說是等到黑天后就把他投到村外的那口水井裏去。趙先生趕緊讓陳文禮去他家躲藏,他慌忙把旁邊的半截子木頭和一些雜物裝到那個布袋裏,紮好布袋口,把布袋放在了原處。

第二天一大早,趙先生藉故去挑水,真的發現了村外水井裏半漂浮的那個布袋。

五天後,陳財主趕着大車回來了,迎到大門口的劉氏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大車上的陳文禮,她突然大叫一聲栽倒在大門口,口吐白沫,一名嗚呼了。

老話說善惡終有報,這話還真靈驗。

(網絡配圖,圖文無關)

作者:草根作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