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紀實:弋陽一所鄉村中職校的涅槃之路!

-----上圖爲廣告-----

5個月前,這裏近乎不通水電,雜草叢生的校園裏僅剩35名學生,卻有36名教師。5個月後,這裏一下子多出了400多名學生,現代化教學設備齊全,學生人手一臺電腦,食宿不用出一分錢,更有知名院士、大學教授、企業高管爲這些中職生登臺授課。

緣何不到半年時間,一所瀕臨倒閉的縣城職業高中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記者來到位於江西東北的小縣弋陽,找尋一所鄉村中職校涅槃重生的原因。

校企聯姻帶來轉機

創辦於1958年的弋陽職業高中,辦學也曾有過輝煌。學校在上世紀90年代先後被評爲江西省首批示範性職業院校、全國科教興農先進單位、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取經者”從各地湧來。但隨着市場經濟的轉型及諸多原因,近年來學校日漸沒落。

與此同時,由兩家上市公司投資興建的江西鷗迪銅業有限公司,經過6年發展,產能與規模大增。格力、美的等新客戶加入後,企業規模擴張,“對口技術人員缺乏”成了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好幾家企業想來開展校企合作。”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看中了鷗迪銅業總經理唐予松的教育情懷。”過去6年,唐予松和公司與當地教育局及中小學有過很多合作,這幾年爲弋陽的教育事業無償捐助了400多萬元。

今年4月,鷗迪銅業正式與職業高中“聯姻”。校企合作協議一簽訂,該公司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修繕校園、完善功能室、添置設備。

成爲學校校長的唐予松聽聞先後擔任過職高校長、縣教育局局長的王長仁剛辦了退休手續,便請這位頗有聲望的老教育人擔任執行校長,“爲了弋陽的職業教育”。

校領導遠赴西安,懇請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何雅玲院士擔任學校名譽校長;聘請各地的高校教授爲客座教授,聘請企業客戶、知名企業優秀企業家爲導師。

“書本費、學雜費、保險費等所有費用,全由企業承擔,讀書不花一分錢,學生每月還能從企業領150元零花錢。”“院士來上課,實訓有場地,就業有保障。”帶着這些承諾,兩位校長分頭,用4天時間跑遍了弋陽17所初中開宣講會。

最終有400多名學生報名!招生期結束後,還有不少人“走後門”“找領導”“託關係”想要進職高。

校企合作釋放新動能

一邁進龜峯腳下的校園,鷗迪公司“開拓牛”的雕像便映入眼簾,不過在這裏,它叫“孺子牛”。

校園裏,教學樓、實訓樓、運動場各類功能室一應俱全,每個教室裝上了空調和電子白板。

學校聘請8名來自江西理工大學、南昌航空大學、南昌工程學院等高校教授爲客座教授,9名來自格力集團、志高公司、海鷗衛浴等國內知名企業的總經理及6名縣內優秀企業家被聘爲學校導師。

“每週五下午,學校會排兩節大課,請客座教授或導師來上課。”2018級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邵帥說,“這些教授和導師,有的是公司老闆,講的課很生動。”

按原有辦學模式,專業教師的匱乏一直制約着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校企合作後,不僅師資水平提高了,學校還結合市場需求設置專業,根據各專業教學和實訓需要建立了門類齊全的實訓室。

背靠鷗迪銅業及50多家子公司的集團公司,機電專業被設置爲主打專業。學校新進了25臺數控設備,公司的1100多臺套先進設備更爲學生提供了實訓保障。“教學設備極大改善,學生培養方式上真正實現了與市場對接。”軟件系主任吳夏偉說。

學校與企業客戶、供應商及縣裏計算機公司合作,一週開設8節企業課。學生們不僅及時瞭解到了最新行業動態,還能到合作企業實習。剛開學沒多久,就有兩名學生被合作公司預訂了。

“原來由於對口率低,職高辦成普通高中,學生畢業後與普通打工仔沒啥區別。”王長仁說,“如今緊跟市場培養人才,不僅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形成了辦學的良性循環。”

企業化運營模式也提高了學校工作的執行力。“學校剛購置了鋼琴等一批教學設備,一個報告打上去,3天不到就批下來了。”剛從中學校長崗轉到學校擔任副校長的程文龍認爲,企業管理要素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消除了體制內教師的倦怠感。

重新認識職業高中

10月18日,弋陽縣中小學田徑運動會開幕式上,職高學子憑藉整齊劃一的方正列隊、氣勢恢宏的軍拳表演讓全場觀衆爲之一振,並捧回團體優秀組織獎和優秀節目表演獎。

“以前這類活動哪裏會想到職高,這次他們的表演是整場活動中最精彩的部分。”弋陽縣教體局黨委委員周克根說,“那精氣神,太強了。”

一下子哪來的這般精氣神?

入學初,不少學生行爲習慣差,生活學習較爲懶散。爲了讓學生養成好習慣,學校租來十幾輛大巴,將400多名學生送到玉山職業中專,進行了爲期19天的封閉式軍事化訓練,唐予松和師生同喫同住同訓練,每天在微信羣裏和學生家長溝通互動。

軍訓結束後,孩子們的面貌大爲改觀。有家長反饋說:“孩子有好久沒有喊人了,這次軍訓回來張口就和大家打招呼,真的很激動。”

開學後,學校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早晨6點起,晨跑、統一着裝、手機定時管理……好的學習習慣在一點一點養成。

學校通過輔導員、家委會,多方鼓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和決心。“以前別說開家長會,走在街上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職高的。”從教30年的徐桂玲老師在學校辦學低谷期時非常失落,工作積極性低。現如今,她和其他老師一樣,雖然忙碌,但內心是快樂的。

客座教授、來自杭州二中的信息學國際金牌教練李健來校給學生們上過兩次課。當李健對吳夏偉說“你也能成爲國際金牌教練”時,吳夏偉感覺消散多年的激情被重新點燃了。

對學校最有信心的還是北大計算機碩士出身的唐予松。他住進了學校,不僅擔任班主任,一週還要上26節計算機課,和學生們朝夕相處。

今年教師節,唐予松意外地收到了學生送給他的花。“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束鮮花,我很感動,我能感受到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社會的感恩,我相信他們將來都能擁有很好的人生。”唐予松說。

(記者 甘甜 徐光明 易鑫)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下圖爲廣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