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這些僅僅在歌詞中唱到的句子,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每時每刻也在上演。比如說,大學校園裏的愛心獻血站,隨時隨地都圍滿了想要貢獻自己愛心的大學生們。當然了,獻血雖然不能與那麼捐獻自己骨髓愛心人士相比,但是終歸還是人們的一份愛心。說到捐獻骨髓的愛心人士,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骨髓捐獻者一般都不會和被捐者見面,這是爲什麼呢?看完才知醫院“用心良苦”。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講求“滴水之恩,應該湧泉相報”,按理說,像捐獻骨髓這麼高尚的行爲,更應該受到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千恩萬謝纔對,但是醫院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會安排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見面,讓骨髓捐獻者以一種匿名的方式捐獻給患者。其實醫院這樣做,既是爲了被捐者好,也是在爲捐獻者着想。

從被捐者角度來看,醫院不讓其與捐獻者見面,是避免了有些本來是懷着一顆赤誠的愛心來捐獻自己的骨髓的,但是一時被鬼迷了心竅,發現患者好像如果沒有自己的骨髓就活不下去。有的人甚至會做出趁火打劫的行爲,逼迫患者家屬給予自己一部分“營養費”(這個營養費還有可能是個天文數字)。要找到與患者匹配的骨髓本來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現在好不容易找到了,患者家屬肯定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任何機會的,只要骨髓捐獻者的要求自己能夠滿足,就一定會盡力去滿足(即使滿足不了,也會盡力去滿足)。所以,肯定也不會拒絕這種“營養費”的要求了。而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家庭可能已經爲患者醫治花費了大量的金錢,有的甚至已經傾家蕩產,這個時候骨髓捐獻者再去要一筆“營養費”,無疑是在給患者家庭雪上加霜。

從捐獻者的角度來看,骨髓雖然捐出去了,但是不一定能夠一次性移植成功,有的患者身體可能出現排斥現象,有的時候還需要捐獻者的二次捐贈。但是,捐獻者考慮到自己的身體情況,可能會不太願意捐贈第二次。而如果被捐者家庭知道了捐獻者的各種情況,肯定會登門拜訪,乞求捐獻者的再次捐贈。如果捐獻者拒絕這樣的請求的話,甚至會他們進行道德綁架,說捐獻者見死不救,沒有愛心。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醫院這樣做,不要讓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見面,讓骨髓捐獻者以一種匿名的方式捐給需要的人,以免出現上述種種要“營養費”,或者是道德綁架的情況。這樣既避免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更加沉重,也不會讓骨髓捐獻者的愛心變成傷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