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李 揚

陳家秀,是潼南區塘壩鎮覺山村四社建卡貧困戶,今年47歲,是2014年通過本人申請、羣衆大會評議、鎮村幹部調查、區扶貧辦批准之後評爲貧困戶的。

“當時,我申請的貧困原因有三個。一是讀書沒保障。我有三個孩子讀書,一個讀大學,一個上高中,一個讀初中,一年要交一萬多元學費和雜費。二是治病沒保障。覺山村的人都曉得,我大女兒患有癲癇病,住了三年醫院,花光了我家積蓄,還欠了一屁股爛賬。三是老人負擔重。我有四個老人需要贍養。我公公婆婆將近八十歲了,很少下地勞動;我孃家父母七十多歲了,也需要我贍養照顧。而我和我老公都是背太陽過山的‘農活皮’,要養他們都困難。”陳家秀說,這些負擔像三座大山,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真的,那幾年,我幾乎十天沒喫一回肉,一年沒買一件新衣穿,家裏窮得連電費都交不起。實在窮得沒辦法,我們就只好向政府伸手,請求政府扶持了。

陳家秀告訴記者,自從戴上“貧困戶”這頂帽子之後,她的心裏並不踏實。因爲性格強,臉皮薄,總怕人說我好喫懶做不中用。爲了早日揭掉這頂貧困帽子,陳家秀背井離鄉,告別4位老人,和老公跑到福建一個公司去打工,每年都有三萬塊錢的收入。加之通過國家資助,她的兩個女兒大學畢業,都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兒子也在重慶一家公司上班。陳家秀一家的負擔輕了許多,家裏的日子好過多了。

“這時,我就在想,老靠國家扶持要不得!對於我來說,‘貧困戶’這頂帽子戴起並不光彩啊!” 陳家秀說,貧窮不是不可改變的宿命。我有腳有手,能夠勞動,也不是那種沒有志氣的人,怎麼能夠抱着貧困戶這個本本睡大覺呢?

於是,我就和我老公商量,讓他留在福建繼續打工掙錢,我回家照顧老人,同時開始了我的脫貧致富“四部曲”,即養豬、養雞、種黃精、養龍蝦。

你搞這麼多產業,請了幾個勞力呢?你養豬喂的什麼呀?你到底賺到錢沒有?針對記者的提問,陳家秀說,一般情況我是沒請人的。真的,餵豬、餵雞都沒請人。因爲母豬要下崽,我要去接生,我喫住都在養豬場,裏裏外外都是我這一把手。只有翻地栽黃精,下田扎田坎,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才請了幾個人來打突擊,其餘都是我起早貪黑一人幹。豬食都是我從外地買來的包穀籽,經過自己加工之後倒進豬槽就行。

陳家秀說,她今年靠着“四部曲”發了一筆小財,不僅還清10萬元借款,還剩了一部分錢。按照今年這個趨勢發展,明年淨賺15萬元沒問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