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那些奮不顧身的喜歡

也保證不了白頭偕老的圓滿

文|初小軌

《你好,之華》上映了,似乎,暫時還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

那些第一時間跑去看的人,多數對巖井俊二有着一種特殊的情懷。

但從電影院裏邊走出來後,總感覺若有所失。

從頭到尾,依然是巖井俊二偏愛的風格和元素,依然是以信爲媒,依然是青春裏的遺憾與錯過,依然帶着一股子濃濃的“《情書》style”。

爲了這部片子的宣傳,巖井俊二在微博、知乎以及一切可以冒泡的地方,留下了一個自己的收件地址——他希望有人看完這部電影后,能給他寫信。

好的,不好的,喜歡的,討厭的,感動的,牴觸的,都寫出來,用親筆信的形式。

統統都可以寄給他。

包括你的遺憾,與愛而不得。

巖井俊二微博

青春裏暗戀的男同學,卻對你的親姐姐一見鍾情;大學裏終於肯跟你相戀的女神,半路卻被你最看不上的那類渣渣截了胡;頭髮花白的年紀本以爲早就看盡情愛,卻還是被不解風情的老頭撅住了可以令你上天入地的心門……

若只是愛而不得的遺憾,便也罷了。

但更大的殘酷偏偏是,你捧在心尖的人,被人拿去了作踐。

你慎重交付的人,讓你領教了什麼是悔不當初。

1

我喜歡你請和我做朋友吧

影片的開頭,是一場葬禮。

是之南的葬禮。

所有人的生活,似乎就從這一刻開始,跟以前再也不一樣了。

之華,是之南的妹妹。

在整部電影中,她的存在,更像是一個用作揭開姐姐生前死因的配角設置,我們起初甚至會懷疑,這部電影的名字不會是搞錯了吧,故事的主角是之南,爲什麼不是《你好,之南》?

之華從小,好像也便是這樣的一個角色。

姐姐之南是學生會主席,明媚,漂亮,連戴着口罩的時候也閃閃發光。

她?

哦,她是學生會主席之南的妹妹。

所有人喜歡這麼介紹她,不管她是否喜歡。

她(張子楓 飾 少女之華)喜歡上了同學的哥哥尹川(邊天揚 飾 少年尹川),像每個懵懂少女一樣,嬉皮笑臉地往同學那兒湊,隔三差五帶上一個水果罐頭去找他分享,總是試圖曲線近“敵”,總是暗搓搓地想方設法在意中人的周圍多出現幾次好歹混個臉熟。

哪怕,明知道對方願意跟自己多聊兩句的原因,是因爲想從她口中多瞭解一下姐姐。

之華雀躍着跟着尹川同去買菜的路上,恰巧遇到了姐姐之南。

這是一個因爲得了流感而不得不戴着口罩跟人說話的之南。

但即便如此,也比這個站在尹川身邊的妹妹之華,更耀眼。

之華忙不迭地以“禮貌”爲名,趕緊要姐姐摘下口罩跟尹川打招呼。

她記得尹川跟自己抱怨過,每次看到姐姐的時候,她都戴着口罩。

爲了讓自己顯得“有本事”,她當然可以竭盡所能地滿足他的一切願望。

她甚至不知道,這樣的討好,其實是在自己心口上戳刀子,更沒注意到自己是在什麼時候,成了成全別人的送信人。

她更不明白,爲什麼只這一眼,就能輕易送出了一個少年的一見鍾情與一生癡念。

提着菜籃子的少年尹川,被陽光下的青蔥少女,迷到兩眼發直。

之華還要趁機發揮自己的軍師作用:你可以給她寫信啊,我幫你交給她。

尹川寫了,可她沒交給姐姐。

當尹川知道她把信全都壓下來沒有交給之南後,生氣地質問她爲什麼的時候,她滿臉通紅,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只能說,對不起。

年少的我們,連自己的喜歡都不知道如何處置,又怎會知道如何處置別人的喜歡?

她還是把信交給姐姐了,然後第一時間興沖沖地跑到了尹川家。

尹川關心的是,然後呢?

她在意的是,你交給我的任務我可是完成了的,這下輪到我了吧。

之華交信的姿勢,非常的日式,也是巖井俊二的執導風格。

“我喜歡你,請和我做朋友吧。”

鬼知道這幾句生澀的表達,到底傾盡了一個少女多少勇氣,又斃掉過她多少遍一個人時候的演習。

不敢多要,只求能做朋友。

不敢反問,恐大夢一場。

年少時的純愛,就是這麼小心翼翼,就是這麼心驚肉跳,就是這麼卑微不自知。

我們把一切美好的想象都給了那個人,卻還是免不了被對方慌亂地一槍擊斃。

即便你覺得青春時候的喜歡有點兒可笑,可看到被拒絕的之華落淚的那一瞬,你還是肩頭一慫,鼻頭一酸。

誰年少時的喜歡又夠精明呢?

小時候喜歡一個人,就是隻要你能給我一顆糖,我就會跟你走的呀。

可他,偏偏吝嗇到,連一顆糖,都不捨得給到你。

就像是已爲人母的之華(周迅 飾),笑着對婆婆的鐘意對象扈老師說的那樣:

你知道我暗戀的男同學有多過分嗎?

這是少女時代的遺憾,也許還可能有一絲不甘。

因爲這份不甘,我們難免還會癡癡地假想一下,如果他當初也願意愛我呢?

如果我當時再努力一些呢?

如果現在跟我生活在一起的人,是他呢?

就像狄金森說的: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青春裏的愛而不得,藏着多少人午夜夢迴時的遺憾。

但你長大後才知道,年少時那些奮不顧身的喜歡,也保證不了白頭偕老的圓滿。

2

我給你寫過很多信開頭都是“你好”

尹川看上去好像比之華幸運。

他高中時候喜歡的之南,在大學時候,成了自己的戀人。

這是一個,可以讓他願意用一生去愛的姑娘。

他甚至爲以她的名字爲書名,以她爲女主的原型,寫成了一本叫做《之南》的小說。

小說的結尾,是在他看來,是女神之南最動人的時刻,因爲她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是他幫她修改的。

陽光下,樓道間,馬尾辮,白襯衫,筆,和紙。

之南對尹川說,你將來一定會成爲一個作家。

那是心上人對他的最高肯定。

沒錯,他現在是個作家了,是一個寫過兩本“破書”,日子過得落魄而寡淡的作家。

他(秦昊 飾 中年尹川)帶着中年人的迷茫,去了同學會,他一眼就看出來,是之華冒充姐姐之南來參加了同學會,並且去講臺上發了言。

可他卻萬萬沒想到,之華來頂替姐姐參加同學會的原因,是因爲之南死了。

那個他愛了半生的姑娘,那個在大學期間跟別的男人憑空消失了的之南,因爲嫁給了一個“渣男”,而抑鬱而終。

是真的抑鬱,抑鬱到自殺。

尹川不明白,既然她選擇了離開他,那一定是因爲遇到了更喜歡的,一定是因爲她選擇了一個比他更好的男人。

那爲什麼結局就變成這樣?

爲什麼我捧在心尖上的女人,被別人家暴到抑鬱?

尹川去找了大渣男張超(胡歌 飾)。

他本是想去問明白一切的,可當他看到這樣一個鬍子拉碴、衣冠不整的酒鬼男時,突然什麼都不想問了,一拳打下去,就要離開。

尹川不想談,他認爲,這樣的人渣,不配跟他談之南。

張超冷笑反問道,你以爲她跟你結婚就一定比跟了我幸福嗎?

尹川說不上來。

之華曾對他說,要是姐姐當初嫁給你就好了。

之南的女兒睦睦,在媽媽的靈堂前曾哭着對着他說,她一直在等寫這本書的人早早來接她和媽媽離開。

他是最可能給之南幸福的人,可之南,沒有嫁給他。

青春裏的抉擇真是讓人討厭,除了生死,還有很多事兒,決定了就再沒機會回頭。

3

最好的樣子是:

我們都走在自己獨特的道路上

《你好,之華》的大海報上,寫着一行字:願你活成最好的樣子。

這真的,好像只能是願望哦。

因爲整部電影,處處是遺憾,處處是差一點,處處是愛而不得。

之華的女兒颯然,也有着這樣一段卑微的暗戀。

“十二月份的時候我感覺我有點喜歡他,等到一月份了,越想我就越覺得喜歡他,我肯定我是喜歡他的了,然後就放寒假了,我想着下次見面,我肯定會臉紅,現在一想也臉紅。”

因爲怕見他,恨不得轉學。

即便是最後她說要鼓起勇氣面對他,但還是讓人爲青春的悸動捏一把汗。

上學時候的喜歡,是那種作業本放在一起,都會有幸福感的喜歡。

它微妙,它簡單,它醉人,它輕飄飄,它讓任何人身在其中,都顯得太過笨拙。

它顯然不像是我們最好的樣子。

未成年就要遭遇家庭變故的晨晨(之南的兒子),佯裝自己在媽媽去世後心無波瀾,可還是站在門口,問出了那句“人爲什麼會死”?

那些在我們青春裏莽撞而來的陌生,明明讓我們手足無措。

我們,卻只能跟所有人說,我沒事兒。

之華對晨晨說,哭吧,男孩子也是可以哭的,哭出來吧。

我們無助又彷徨的時候,也似乎不像是最好的自己。

之華的婆婆,白髮之年,卻又心動了一次。當之華爲了安慰她,專程去英語老教授家要來回信時,隔着熒幕我們都能看到一顆少女心在起飛,可她還是假裝輕描淡寫來回說一句“你放在那裏吧”。

不能做自己的時候,又怎能說是最好的自己?

可巖井俊二就是要把這個願望放在海報上。

他可能希望,這不僅僅是一個願望。

影片的主題曲《樣子》,是周迅唱的。

有些事像是有安排

有些事卻來得突然

一如那個名之爲「緣分」的傢伙

青春的影兜兜轉轉

流進人羣聚聚又散散

回望過去是否轉錯了彎

有些人奔跑得太快

而有些人卻慢了半拍

成爲那個名之爲「自己」的傢伙

有些遺憾是種圓滿

這可能是巖井俊二,對青春的理解,對最好的自己的理解。

最後,之南畢業演講的剪輯,像是酒桌上觥籌交錯的光,我們在各自前行的路上,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可能不圓滿,可能很遺憾,可能最終,也沒有嫁給那個能讓我們幸福的人。

但所幸,“我們都走在了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上”。

卡夫卡說,存在一點,從這一點開始便不復存在退路。

這個說法,可能是給了艱難人生,最好的希望。

最好的自己,便是從最難過的這一點開始,不復存在退路,而後繼續前行,而後去探索那截然不同又無限可能的人生。

插圖|文章插圖來自網絡,不做商業用途。

郵箱:[email protected]

不要忘了將我設爲“星標”

成功添加星標置頂公號的小夥伴

將完成後的截圖發送到後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