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211”對於一所高校來說意義重大,不僅能擴大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對高校來說是對其實力的權威認證。在“211”競爭中也曾讓一些高校暗自較勁,爭個高低。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在這次浪潮中受了大“憋屈”的山西大學。

  衆所周知,太原理工大學是山西省唯一的一所“211”大學,而不是前身爲中國最早三所國立大學之一的是山西大學。當年評選結果出來之後太原理工大學也是受到了很大爭議,讓人唏噓不已。

  當年山西大學的幾千名大學生,甚至集體到山西省委門口請願表示對評選結果的不滿。時任山西大學副校長的徐志明也曾就山西大學落選“211”一事,以“歷史的足跡----永遠的思考”爲題記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這些歷史痕跡也印證了落選“211”對山西大學來說打擊是巨大的。

  直到教育部公佈“雙一流”建設名單,整個山西大學又陷入了意外之中——這份名單上沒有山西大學,整個山西省只有太原理工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名單。這種巨大落差再次擊中山西大學的敏感神經。那麼問題出在哪裏了呢?

  我們對比山西大學和太原理大學可以發現:首先,山西大學在各種高校排名單上的排名都比後者高;其次,山西大學的物理學、哲學比較強。由此可以得出人們不理解的點有兩個。

  其一:基於各類高校排名來說,人們認爲“雙一流”建設名單裏應該有山西大學,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其二:太原理工大學摘得“雙一流”學科頭銜靠的是“化學工程與技術”這一學科,而在此之前,人們都曾認爲入選“一流學科”的應該是物理或哲學這兩個學科。

  太原理工大學其實根源於山西大學。它是從建國初期的老山西大學地工學院發展來的。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多次調整之後,山西大學的工學院羽翼漸豐開始獨立,成爲了初期的太原理工大學。所以這兩所高校其實是師承正統,同宗同源。

  如今,兩校之間的矛盾依舊溝壑難平。影響到了各個方面,尤其是思想情感上的創傷或許還將繼續下去。我們再去看山西大學近年的發展可以發現,它依舊實力雄厚不輸太原理工大學。雖然曾經連續落選“211”和“雙一流”,但是它還是沒有就此泄氣,而是厚積薄發,在提高自己實力上下功夫,也因此獲得了很多的成果。學校的綜合實力不輸211。同樣在這裏培養的學生綜合素養也不比211的學生差。

  其實,不論是“211”也好,“雙一流”也好,雖然是證明高校的方式之一。但是其實還是有很多高校實力也很強,我們或許不應該單純迷信這類頭銜,只有多視角、多層次、全方位地對一所高校進行整體的、歷史的考察,纔有可能對某所學校作出客觀、全面而公正地評價結論。你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