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隧道行车,警惕跟车过近和“黑白洞效应”!

2018年11月6日早7时50分许,高速交警五支队八大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在五保高速80公里423米处文山隧道内(去往保德方向)发生三辆重型半挂车追尾的交通事故,请出警处置。

接警后事故处理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民警立即在隧道进口外摆放警示标示,经过询问民警了解到,事发时,最后一辆重型半挂车驾驶人驾车沿五保高速行驶至文山隧道处时,由于隧道内外视差较大,驾驶员跟车太近(未保持安全车距)未仔细观察隧道通行情况,导致其在进入隧道后撞上前方两辆缓慢通行的重型半挂车,随后,第二辆车被最后一辆车撞击导致三车相继追尾,所幸在本次事故中没有人员受伤。

为防止发生二次事故,民警对现场勘察完毕后,要求前两辆车驾驶员迅速将车挪移出隧道,再到交警大队作进一步处理,随后,民警与辖区路政部门将最后一辆事故车拖移至停车场。

隧道行车,警惕两种 " 效应 "

正如上面这个案例所示,驾驶员在驾车进入隧道时,由于隧道内的光线相对偏暗,驾驶员会受 "黑洞效应 " 影响,会出现短暂的 " 眼盲 ",而往往就是这短短几秒的时间就会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然而驾驶员在出隧道时,同样会受到 "白洞效应 " 的影响。

今年 1 月,沪昆高速江西方向 421 公里 +200 米的樊村隧道内,就发生一起 4 车追尾交通事故,经调查,第四车驾驶人王某驾车行至隧道出口时,在前方出现高亮的 " 白洞 " 效应时,并未采取减速措施,在与第三车不足 10 米处发现前车,王某开始刹车、向右猛打方向,但由于惯性的作用追尾前车,导致 4 车追尾事故发生。

受 " 黑洞效应 " 和 " 白洞效应 " 影响,隧道洞口(包括入口照明段和出口照明段)附近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最高。

另外,跟车过近,也是导致隧道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保持安全距离是防止追尾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同时,驾驶员在进入隧道时,要提前观察周边道路交通环境,提前打开近光灯、示廓灯,减速进入隧道

在驶出隧道时,由于隧道外光线较强,驾驶员同样会出现短暂的 " 眼盲 ",因此驶出隧道时切勿匆忙提速,以免前方有突发情况无法及时躲避,进而发生交通事故。

山西交警提示:

进出隧道时,切记要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速车距、仔细观察是确保隧道安全行驶最重要的保障,同时驾驶员不得在隧道内变更车道。如遇隧道内发生事故时,要立即打开示警灯,事故在距离进洞口较近时要在洞外摆放反光警示标志(最少车辆后方200米外摆放警示标志),车内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地点并报警求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