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在語言方面更是獨樹一幟,而俗語作爲語言文化來講,通俗易懂,簡短意賅,郎朗上口,包羅萬象的特點,也讓其傳承千年並煥發燦燦金光!年少輕狂,對俗語不屑一顧,隨着閱歷的豐富,才知道俗語富含的哲理,能指引人前進。今天筆者就分享幾則俗語給大家,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

一,親戚朋友拉一把,酒還酒來茶還茶

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生活上的,工作上的,生意上的,感情上的等等,自己能挺過來是好事,但有時遇到的困難不是自己能解決的,這時就需要外人的幫助,不過許多人遇到難事的,首先想到親戚朋友,因爲他們對自己最瞭解,也願意拉自己一把幫其渡過難關。特別是在喪事方面,沒有親戚的幫助是不行的。是的!在你最無助,最孤獨,最寂寞的時候是他們幫助了你,因此你要永遠記住別人的恩情,等到合適的時候把欠的這份情還了。

二,姑不娶、姨不送、舅媽送、一場病

自古以來,人們始終把婚姻看成是人倫之首,因此在傳統的婚姻中有許多的習俗和講究,比如說結婚當天,多是以紅色服飾爲主,在人們看來紅色的討喜並且能辟邪。再比如說有的地方也講究,新娘在上花轎時,腳不能着地,必須要由人來背上花轎。隨後把新娘接回來後,作爲男方要大擺宴席,招呼女方的家人。

但在迎親時,並不是所有的親戚都要去迎女方的孃家人,有的地方就講究,新郎的姑姑不能接親,新娘的姨媽和舅媽不能送新娘。因此在舊時也認爲,這是不吉利的,至於什麼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關於送接親還有諸多的講究,只不過各地的習俗不同而已,比如秦嶺淮河以南,許多地方講究的是“送爹不送媽”、其意思是,在送新娘時,父親可以去送,但母親是女性不能去送親了。因此女性心腸柔弱,看到女兒出嫁難免要流出眼淚,這在農村人看來是不好的。

如今許多的婚禮講究不復存在,一些陋習也逐漸的被擯棄,其實只要兩人真心相愛,互相扶持,沒有這些繁瑣的禮儀一樣生活的紅紅火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