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壹心理,看看有多少位朋友关注

  壹心理主笔团 | 碗仔

  “我一辈子都不会跟像蔡徐坤和迪丽热巴这样的演员合作。”

  最近,知名编剧汪海林实名 diss 俩人的时候,我跑到他微博点了个赞。

  对于这些流量明星来说,他们不需要剧本,只需要粉丝营造的“假剧本”。迪丽热巴凭借粉丝投票 3.1 分烂剧《漂亮的李慧珍》获得金鹰节“最具人气女演员”,被韩国媒体嘲笑这部剧的质量在他们国家只能算三流,却在中国拿到了四项大奖。

  蔡徐坤以新歌《wait,wait,wait》霸屏 iTunes 美国总榜第一,全凭 ikun 粉砸大手笔刷榜。

  △ 韩媒报道

  至于他们的真实水平,我们心照不宣,权当看了个娱乐圈笑话。可是,当这种注水与造假行为冲出亚洲,14 亿中国人被国际群嘲“骗子”的时候,恕我直言,真不能忍。

  01

  短短两个月,

  吴亦凡&蔡徐坤让中国人在世界丢了两次脸

  上周,吴亦凡新专辑在 iTunes 上线。与此同时,Ariana Grande(即“A妹”)发布最新单曲。熟悉欧美音乐圈的人都知道,她拿过两座全美音乐奖,四个格莱美提名,Instagram 粉丝数全球第三。如无意外,她的歌一上线就霸占美国主流音乐排行榜第一。

  很不幸,她死活卡在第四,前三名后三名都是吴亦凡。

  美国人顿时傻眼,都在问:“Who is Kris Wu?” 为什么 iTunes 美区前七名六个都是他?甚至压住了Lady Gaga和皇后乐队!

  △ iTunes北美榜单

  △ 外国网友一脸懵逼

  最初,Twitter 用户怀疑专辑使用机器人程序刷榜。很快,人们发现,刷榜的都是吴亦凡粉丝。原来,几个月前,他们集资几百万,用来买各大平台的会员账号。苹果限制每个账号每首歌只能买一次,他们就用 VPN 切地点、账号,不断购买、删除,利用时差绕开反作弊系统。

  紧接着,美区 iTunes 冻结并删除造假数据,吴亦凡单曲掉到了 100 名开外。

  粉丝帮爱豆打榜可以理解,但通过换账号、换IP等操作规避榜单规则,还没有对等的实力,这种刷榜行为不就是赤裸裸的作弊吗?

  再者,这帮粉丝忽略了,国外的榜不能像国内微博热度一样用机器人轮博,真的需要唱片销量做支撑。

  △ 知乎流传的刷榜教程

  实际上,同样的事情,今年 8 月也发生在蔡徐坤身上。

  当时,他骄傲地宣布自己的新歌占领 iTunes 北美第一。不明所以的观众感慨终于有中国人在国际打响名声了啊,可没过多久,北美就将他列入黑名单,原因是榜单全靠刷,并在外网引起公愤。

  前后只隔了两个月,新仇+旧恨,持续好几天,Twitter,Instagram上已经骂疯。只要你在 Twitter 搜 Chinese,第一个词是“Chinese Bots”(中国水军机器人)。美国主流媒体 HITS Daily Double 网站直接点名吴亦凡是:“来自中国的骗子”

  △ 1.比魔鬼更可怕的,是中国水军机器人

  2.中国水军又故技重施了

  这样一来,即使以后真的有人用心创作,在国际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别人一知道是中国人,就开始戴有色眼镜评论:

  他是中国人耶,那里是造假大国,说不定他刷了水军呢?

  时至今日,还有很多粉丝荒诞地认为:“这是给中国人争光,中国文化出海了”!

  别忘了,吴亦凡是加拿大人!

  你们砸钱给他去美国刷榜,回头再把屎盘子扣在14亿中国人的头上,这锅我们不背。

  △ 粉丝评论

  近几年,我们都尽力抹掉国际对中国人各种山寨、不文明的刻板印象。例如,大部分人出国旅行时,都会注意自己代表的国家形象;而新兴的电子支付、互联网等便利模式也让人刮目相看。

  怎么都没想到,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好感,就在这短短的两个月内,被流量明星毁于一旦。

  02

  从乐坛到演艺圈,假粉丝、假演技、假奖项......

  只有明星赚的钱是真的

  《吐槽大会》的脱口秀演员池子曾奉劝吴亦凡的粉丝:别再给他刷榜,不然他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音乐水平。

  不可置否,粉丝用钱砸出来的各种榜单与奖项,营造一副“盛世太平”的假象,让吴亦凡的唱功越来越差。

  不信?你听听 2017 年他与周华健一起合唱《刀剑如梦》的视频,连 KTV 业余选手都不如。估计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他自己不知道,因为没有人告诉他,或者说可能是没人敢告诉他。

  人家说,粉丝买账就 OK ,别上纲上线。你没意识到,真正的问题是,他在爆红的综艺节目 ——《中国有嘻哈》和《中国新说唱》里,直接当导师,一个没真正实力的人,还经常指导别人唱歌?

  导师意味着什么?他代表的是一种权威。如果人人都效仿和崇拜吴亦凡,靠秀成名,靠被精致包装。难怪节目中的嘻哈精神,也变得常把“流量”挂在嘴上般急功近利。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一帮无知小孩在自嗨,那只能说,善良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明星们在获得粉丝带来的巨大流量后,并没有阻止,反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纵容,不仅践踏华语乐坛,还要摧毁演艺圈。

  现在的演员,不靠演技说话,只靠数据说话。

  微博粉丝数、评论数、转发数、作品播放量等成了衡量明星商业价值的重要依据,甚至是争抢娱乐圈资源的重要因素。前段时间,微博“共青团中央”爆料,某明星的热门微博转发量达到 1 亿,点赞量超 10 倍以上。

  转发数据过亿,意味着什么呢?

  截止今年 6 月 30 日,微博用户才 4.31 亿。如果数据真实,几乎每 4 个用户,就有 1 个转发这条微博,才能达到过亿的效果,难道大家都没事干,每天都围着明星打转?

  有影响力的明星,日常微博的转赞数据几百几千都是正常的。例如谢娜有 1.19 亿粉丝,她的微博转发数也在四五千,最高的一两万。反而是欲盖弥彰的过亿转发,被曝出是粉丝开发自动程序,设定文案,不断轮博切换转发,评论区里全是水军和小号。

  所以,最后出现在你眼前是这样的操作:

  Angelababy 靠 P 图和抠图拍完 3 分烂剧《孤芳不自赏》。今年,她的演技依旧没有进步,在《创业时代》中,无论喜怒哀乐,都只会瞪眼,搭配皱眉与迷之微笑的表情。

  △ 大宝贝老师的瞪眼技术毫无长进

  (上图是今年,下图是去年)

  △ PS 抠图演戏

  是不是很生气?不要紧,无论你怎么批评都没用,巨大的流量给了她十足的底气,愣是靠瞪眼和抠图拿到影后。面对质疑,她还说自己不顺利,如果顺利的话,应该把奖项拿个大满贯。

  说起抠图大戏《孤芳不自赏》中的 8000 万酬劳,她自信满满:“我就值这个价”

  从假粉丝到假热搜到假演技再到假的奖项,反正什么都是假的,只有他们赚到的钱是真的。

  03

  造假泛滥的时代,会让我们失去什么?

  事实上,明星不仅纵容粉丝造假,自己也造假。

  某编剧直言,如今的电视剧创作环节中,非常可怕的是,在成本里增加了“维护数据”的项目,根据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的调查报告,费用是 25~40 万一集。据行内人称,《孤芳不自赏》播放量的水分大约在 90% 。

  钱本来可以花在制作上,最后却用来维护造假。

  △ 良心的中国电影报道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正在上演一种“剧场社会”的现象。

  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在《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中提出,剧场社会是一个被表象掩盖甚至替代了真实的社会,一个仪式化的表演胜过实际言行的社会。

  简单来说,你在剧场看戏,大家都有座位,都能看到演出。忽然,有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不理,工作人员又不在身边。此时,为了能看到演出,大家只能被迫站起来看戏,因为坐着会被挡住视野很吃亏,也很累。最后演变成,椅子不是用来坐的,是站的。

  到头来,遵守规则的人成了受害者,破坏规则的人获益。

  确实,如果按照市场规则公平竞争,那些一个表情演完整部戏的演员、毫无唱功的歌手,都会被真正的唱将与老戏骨取代。所以,他们疯狂践踏规则,最直接的方式是利用粉丝为其造假的机会,自己也造假。因为,对于市场来说,人气最高,销量最高的人,赚取的利益最多。

  那些真正想演好戏的人呢?宋丹丹说自己无戏可拍,海清说,我现在不挑剧本,有剧拍就不错了,一代金鸡影后蒋雯丽已经接不到戏了。

  我想起《我就是演员》里的任素汐,没有名气的她经常被称为“那个长得丑的女演员”。而当她饰演《一九四二》中一位携病重女儿逃难的母亲,为了让孩子生存下去而毁灭自己的那场戏,看哭了在场的导演、导师与观众。

  张国立问她:“你为什么来到这个舞台?”

  她无奈地回答:“我看到很多好剧本,可他们都不来找我。我来这儿就想告诉他们,我其实可以演得很好,你们可以信任我。”

  听到这里,徐峥深有同感:“这个时代不是没有好演员,只是大家的评判标准开始谬误了。”

  这场利益的狂欢,最后受害的,还是我们。

  每次下班回家打开电视,我们要忍受 2.8 分的《甜蜜暴击》、2.5 分的《极光之恋》,4.7 分的《扶摇》......抠图女王 Angelababy 与邓伦、朱一龙合作的《我的真朋友》说好 2018 年开播,相信不久的将来“再创佳绩”。

  △ 我们正在忍受的低分剧

  这一下子,逼得我们转看韩剧、美剧、英剧、日剧......

  每次去 KTV,唱的都是 10 年前的旧歌:林俊杰的《江南》、周杰伦的《蜗牛》、梁静茹的《分手快乐》、五月天的《倔强》、王力宏的《改变自己》、陈奕迅的《十年》...... 即使现在随便提起他们,我们都能说出无数被当做教科书般传唱的歌曲。

  因为,他们都靠实力、作品,让我们记住。

  现在呢?我们什么都没有。

  明星造假、粉丝造假的年代,让我们失去了认真努力的好演员,失去无数被扼杀在流量里的好作品,失去被世代传唱的歌。

  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被灌输了大量烂剧审美,形成流行文化。随着更年轻的 00 后、10 后进入市场,最明显的是快速迭代的年轻化,而沉淀的文化渐行渐远。

  04

  如何叫醒装睡的粉丝?

  其实他们在寻求自我认同感

  除了让中国“臭名远扬”,扰乱整个行业生态,这种造假行为最致命的,是对年轻人精神的摧残。

  不难发现,那些给吴亦凡刷榜的粉丝,大都十几二十岁,他们没有太多社会经验,价值观还不成熟,就被偶像们引导去践踏规则,例如:

  数据粉:粉丝里的技术流,及时发现所有可刷数据并行动,曾刷新吉尼斯纪录。

  控评粉:严格审核与把关,有利于偶像的言论要顶上热门,随时召唤“夺命连环追魂反黑粉”。

  反黑粉:全球杀伤力最强的杠精,谁骂我偶像,我就灭谁九族。

  你很难想象,那些问候父母已经算礼貌,往往突破下限的脏话,居然出自一个十几二十岁的姑娘嘴里。

  更令人寒碜的是,他们自以为得意,每天刷造假的数据,买造假的微博,大家都敢怒不敢言,不然分分钟被骂得体无完肤。

  正如吴亦凡刷榜事件,A 妹点赞有关刷榜的 Twitter,遭到大批粉丝攻击,说她种族歧视,最后经纪人不得不澄清此事,这样的逼迫手段不但不能获得最根本的尊重,反而更被人瞧不起。

  △ 吴亦凡粉丝与虎扑大战的评论

  我很困惑,这些粉丝为什么那么狂热?

  真相是,这是一种长期洗脑的效果。

  当代年轻人需要自我认同感,这种心理认同的另一面是心理满足与偶像的深度绑定。

  当粉丝群体成为一种新的“想象共同体”,承载着共同文化、语言和身份认同。若偶像获得了某种成就,粉丝会认为这就等同于自己的成功,强化了他们的归属感。

  他们把零花钱砸在维护偶像上,哪怕偶像被官媒怼了,也要买地沟油热搜对抗权威。

  反之,明星也需要粉丝实现最大的商业价值,某些专业团队会雇佣“职业粉丝”,用专业的口才煽动他们进行营销,形成互联网强大的粉丝文化。

  然而,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在理智粉越来越少的今天,该如何叫醒装睡的粉丝?

  我建议不要和粉丝理论,他们会非常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标准,坚持不懈和你争论,把同样的话反复说上无数次。你提出的任何观点和理论,他们都视而不见,不论你说得多么有道理。

  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全民抵制烂剧、烂歌。

  好消息是,从去年开始,已经有不少人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爆款剧的名单渐渐不再由流量明星主宰。

  《白夜追凶》《人民的名义》成年度剧王,今年的《延禧攻略》吊打同期所有流量明星的新剧。

  没有大肆宣传、只靠剧情取胜的印度片占据票房冠军,流量明星出演的大制作屡屡扑街。最近杨幂主演的电影《宝贝儿》票房只有 2400 万元,而她的粉丝有 9930 万。

  △ 没有流量明星的高分剧

  仅仅用了一年,流量明星就被观众打入“冷宫”。在观众眼里,流量明星的最大原罪是演技差、不敬业。所以,方法不是没有,只是没人敢做。

  只要你也支持好剧,抵制烂剧,从而打破流量明星唯王的僵局,假以时日,粉丝营造的“盛世太平”不攻自破。

  最后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以流量明星为偶像,效仿他们的造假行为,觉得这并没什么不好的。反正不努力也能混得很好,反正只要走所谓的捷径,践踏规则就好了,那些守规矩的赚不了多少钱才最愚蠢,我不知道你会作何感想。

  粉丝造假也好,明星造假也罢,终究对我们的社会,百害而无一利。

  借用网友的一句话,百年前,梁启超曾喊出“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口号。

  我不希望,某一天会变成,少年造假,则中国造假。

  这篇文章可能得罪了吴亦凡、蔡徐坤、

  angelababy、迪丽热巴的粉丝,

  约 4 亿人,

  感觉我们很危险,

  但,我衷心希望大家一起抵制造假行为。

  - The End -

  参考资料:

  AI财经社——《流量明星消亡史》

  壹读——《是谁害了吴亦凡》

  《证券日报》——《明星一条微博被转发3.5亿次 粉丝刷榜吹起数据泡沫》

  为你推荐

  为什么有人会沉迷追星,甚至到疯狂的地步?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其实,大部分追星者都是为了寻找“理想自我”的替代人。看似疯狂的举动,实则是在懵懂地寻求自己身份、人生意义或方向。

  追星,只是一个人寻找理想自我的方式之一,而实现理想自我的第一个前提是,你要先能读懂自己,了解自己,永远是人生的必修课。

  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自己的内心?

  向你推荐一门有趣、实用且易学的课程——《跟严文华学树木人格图:一张画,看懂内心世界》,掌握老师20年的图画分析实战经验,读懂自己的“性格密码”,透过面具了解他人。

  长按扫码开始学习

  分享邀请卡可拿奖学金

  主笔团文章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