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四大沙地的毛烏素沙漠突然火了,原因竟是它快要被消滅了!毛烏素沙漠,又稱鄂爾多斯沙地,位於陝西、內蒙兩省交界,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總面積4.22萬平萬公里。1959年以來,人們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開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如今毛烏素沙漠綠化面積達80%,水土也不再流失,黃河的年輸沙量足足減少了四億噸。“沙漠”二字即將成爲歷史。

而毛烏素沙漠被消滅的真相是什麼?這項令人矚目的成就固然離不開政府的投入和帶動,更離不開沙區人民與沙漠、與貧困抗爭的堅韌。這片沙漠上曾誕生了無數治沙英雄,山東衛視《美麗中國》綠色發聲人、治沙英雄張立強就是其中的一位。

山東衛視《美麗中國》再獲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點贊推薦

近日,張立強一家三代堅守36年,讓11萬畝荒漠變綠洲的短視頻《樹,就是命》被@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山東共青團、@觀察者網、@青春上海、@青島發佈、@揚子晚報等百餘家媒體、機構和個人大V推薦。網友紛紛留言致敬治沙英雄,爲節目點贊。目前,該短視頻播放量已達650萬+。

除了綠色發聲人張立強,節目每期都會推出不同的發聲人,“用綠色發聲人的真實故事、樸實話語打動人”。這樣“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節目形式和理念也讓《美麗中國》再獲光明日報刊文點贊,稱這樣的節目理念應該成爲國產綜藝節目轉型發展途中的共同追求。

明晚21:20,山東衛視《美麗中國》即將播出第十期,本期又有哪些好故事呢?

守護“鳥中大熊貓” 大鴇守護者日夜巡護反盜獵

立冬一過,冬候鳥南下遷徙的節奏越發快了。候鳥的遷徙是一場生命的馬拉松,也是鳥類生命週期中風險最高的行爲。除了惡劣的自然環境挑戰,非法獵捕也對候鳥生存構成威脅。

黃河溼地保護區,是大量候鳥遷徙的主要路線,也是它們越冬停留的重要棲息地。“中華大鴇保護地·長垣”志願者宋克明和他的夥伴們正每天忙着在這裏開展巡護、宣傳、救助、打擊盜獵分子等工作。

大鴇是陸地上能飛的最大鳥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爲鳥中“大熊貓”。然而盜獵者的存在卻成了它們越冬的最大威脅。爲了保護大鴇,宋克明和志願者們經常在寒冷的冬夜裏巡護到後半夜,與盜獵分子鬥智鬥勇。設置捕鳥網、投毒、驅使獵狗……盜獵分子的手段讓宋克明膽戰心驚,他究竟該怎麼保護這些可愛的鳥兒呢?

科學家變魔法 高分子分離膜讓污水秒變清水

許多候鳥都是水域生態環境的指示物種,它們選擇停歇或越冬之處往往意味着水質優良。然而隨着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不加節制的排放和不科學的處理,水污染也正在成爲鳥類生存的威脅之一,同時也極大影響着人類健康。

(黃河溼地)

來自中科院寧波材料研究所的科學家劉富,目前正在研究高分子膜材料在水處理行業的應用。經過兩年時間的鑽研,他和團隊研發出了一種親水性聚合物分離膜,可以快速分離污水,甚至淨化血液。真的有這麼神奇嗎?膜的化學制作過程又是否會造成污染?

明晚21:20 敬請關注山東衛視全國首檔生態商養成節目《美麗中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