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第一期博士先鋒論壇在圖書館報告廳舉行。會上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張楠以“從學術入門到論文發表”爲題,與大家分享了他在學術論文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張楠

參與的科研項目:

參與導師主持的 兩項“國家基金” 與 一項“973計劃項目”

學術成果:

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6篇,其中,SCI檢索論文5篇,EI源刊(軟件學報)錄用1篇;

以導師外第一作者發表論文5篇,其中SCI檢索3篇,EI檢索(軟件學報)1篇,會議論文1篇;

張楠博士於2013年進入中國礦業大學攻讀碩士,由於碩士期間學習成績以及科研能力表現優異,提前一年轉博在礦大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碩士期間一共發表兩篇論文,其中一篇在中文核心上刊出,另一篇被會議推薦到SCI期刊,同時碩士期間幾篇論文在投,在博士階段發表。目前以第一作者(導師外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10篇,其中SCI論文8篇,計算機類三大學報兩篇。

我將自己的學術入門劃分爲兩個階段,首先是碩士階段的入門,入門後就與導師商議確定了方向。在兩年的碩士生涯中,看文獻僅限於一些知乎、博客。因此我在博一上學期就進行了調整,除了正常上課外,會有意識地自主的涉獵一些相關的知識,比如譜聚類、支持向量機與多標記學習等,這在我確立受限玻爾茲曼機與概率圖爲研究方向,以及博士期間的科研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看什麼

在兩年的碩士生涯中,我看文獻僅限於一些知乎、博客和提出極限學習機的高影響因子的論文,而這只是簡單地把一些算法和應用結合在一起,論文深度不夠,而且這個方向相對簡單。因此我在博一上學期就進行了調整,有意識地自主的涉獵一些相關的知識,比如譜聚類、支持向量機與多標記學習等,這在我確立受限玻爾茲曼機與概率圖爲研究方向,以及博士期間的科研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如何看

在論文的閱讀過程中,我會仔細考慮算法的模型,尤其關注作者在提出這個模型時做出的一些假設,模型的可擴展方向在哪,還有哪些因素沒有考慮等;對於文章用到的一些寫作技巧、文章結構也要留心,通過多篇文獻的閱讀就會頓悟,原來看似高深的論文背後是有規律可循的。

3.看完呢

我們課題組有着非常好的學術氛圍,有問題就可以相互討論,並且每隔一段時間我們課題組就有一個整體學術討論會。討論會上導師和師兄弟都會針對你所提的方案,提出很多質疑或者展開激烈的討論,經過這種學術討論,可以對我的能力有極大的提升。

4.寫綜述

在撰寫論文時,首先有個建議是,大家可以閱讀完相關的幾十篇文章後適當地做一個綜述,對他們的系統模型、求解問題、求解技巧等進行多個方面的對比,有時你甚至可以舉一反三,同時找到多個可以研究的小點。

5.有想法

當你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時,先不要急於動手,再做一下全面的文獻調研,以免所做的工作已經被人做過或者有些你忽略的地方。

6.做實驗

如果沒有過此類研究,你就可以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代碼的撰寫,數據集的挑選,參數的選擇,這些都是我們要注意的問題。當然,你如果針對某一特定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並自己設計出來數據集,且做出不錯的成果,你也可以將數據集公開,一是方便大家驗證,二是提高你的論文引用。

7.寫論文

論文的撰寫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科技文獻的寫作水平的提高就在於多看多寫。平常看到文章裏好的描述方法和句式,用筆標記一下,經典論文和高引論文的一些行文方式以及文章結構也可以借鑑。實驗做完進入論文撰寫狀態時,最好能一鼓作氣、一氣呵成,我一般要求自己兩週內完成論文初稿的撰寫,然後進行內容修改和格式審查。

8.投論文

論文終稿完成後,需要根據論文的創新性,理性地選擇一個合適的期刊投稿,按照投稿系統的說明完成投稿流程。外審兩到三個月就可能會有一審結果,也會碰到半年甚至以上的可能。拿到修改意見,對審稿人的意見要分析並逐條回答。並且回覆意見中措辭一定要客氣委婉,因爲大多審稿人的審稿工作都是無償的,所以尊重審稿人也是學術素養的良好體現。

最後分享一點,我們每學期在寫小論文的時候需要有一定的“大局觀”,所謂的大局觀是指你所做的工作最終都是需要體現在你的博士或者碩士論文中的,每一個研究點需要有一定的獨立性,否則專家會質疑你有湊章節的嫌疑。因此,在考慮研究點的時候,你在腦海中最後有一個大致的研究版圖,還需要再做什麼。

導師風采

丁世飛

教授、博導,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爲機器學習、大數據智能分析、深度學習等理論與應用研究。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4項。曾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江蘇省教育研究自然科學獎2項、吳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學獎1項。目前擔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江蘇省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理事與機器學習專委會副主任等。出版專著5本,在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和計算機研究與發展國內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篇,在Information Sciences,Knowledge-BasedSystems,Neurocomputing等國際主流SCI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高被引論文1篇。

導師評價

丁世飛導師說道:讀博士確實是十分辛苦的一個工作,必須耐得住寂寞,只有堅持下去纔能有所收穫。張楠的本科是在礦大讀的,碩士讀了兩年轉向博士,現在他是2015級,也就是博四,他的表現非常好,早已經達到了畢業的要求,但是我的目的就是讓他表現的更好,爭取獲評江蘇省優秀博士,之前我的博士生曾獲得過,他現在在江蘇大學任教,他和張楠兩人不相上下。再來談談我的情況,我本不是礦大,現在是礦大,現在獲得的一些國獎基金,973課題,都是在礦大取得的,礦大的平臺高,氣氛好,因此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最終總結一點,你只要努力了就不後悔,如果你這三年四年,睡覺玩遊戲,就是在浪費青春浪費生命,那纔是真正的遺憾,希望在讀的博士生們一定好好的往前看,爭取更早戴上博士帽。

本文選自微信公衆號“中國礦業大學學生工作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