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疆闲云野鹤

(五亭桥)

(凫庄)

(白塔)

(徐园)

印象中的瘦西湖是“瘦”的。这一印象大约由望文生义而来。“瘦”又常与“小”、“干”、“弱”并用。然而,当你亲身游历过瘦西湖后,你定会不知不觉中改变对她的先前印象。瘦西湖既不“瘦小”,也不“瘦干”,更不“瘦弱”。

瘦西湖是宽广的。如果你认为瘦西湖瘦小,准备一口气尽览胜迹的话,那你肯定错了,你的体力会一败涂地。据最新资料介绍,经过近年来的恢复和扩建,瘦西湖的游览区面积已经达到5平方公里,比过去扩大了5倍,较杭州西湖的6.39平方公里已经相差无几。要大致领略瘦西湖,就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也需要足足一天的时间。

瘦西湖的宽广不只在面积上,而在它的包容上。林则徐说“有容乃大”。在瘦西湖,有水自不必说,扬州因大运河而生,瘦西湖因运河水而灵动。有水必有桥。二十四桥虽然仅是单孔拱桥,但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阶。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说:“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在瘦西湖,桥与亭的结合成就了桥与亭个性。五亭桥不仅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成了扬州的城市标志。瘦西湖还把乡绅陈臣朔所建的别墅包容在自己景致中。凫庄似野鸭浮水,庄上亭、榭、廊、阁小巧别致,山池木石相得益彰。凫庄南面的白塔却不是宗教的产物,据说是为了赢得乾隆皇帝的欢心,按北京北海的白塔在一夜之间仿建的。但瘦西湖的白塔雄壮之气锐减,窈窕气质倍增,它已经融入瘦西湖整体景致之中了。巧的是,瘦西湖也有个钓鱼台;妙的是,钓鱼台三面临水,四面皆门,框景中五亭桥、凫庄、白塔尽在其中,可谓风景绝佳处。瘦西湖包容了水、桥、亭、台、楼、阁、塔,包容了花草、树木、假山、怪石,以水为基,以树为骨,以花为魂,以石相配,珠联璧合,浑然天成。

(二十四桥)

(钓鱼台)

瘦西湖是丰满的,有血有肉的。瘦西湖的水,就像她的血液,经大运河这支主动脉注入她的肌体,汩汩流淌,波光粼粼,流过数千年,至今灵动而活泛,无一丝老态。无论是烟花三月,还是人间四月,瘦西湖的花儿都会轮番绽放。粉红的桃花、白色的樱花、白里透红的海棠花、高大的玉兰花,万花园中万花开,在恰当的位置争奇斗艳,为这座名园涂抹上和谐亮丽的色彩。瘦西湖的树木,没有一棵肆意妄为,胡乱生长,它们如同帅哥和靓女一样,个个刻意修饰打扮,展现出优美的身姿,雍容而华贵。山石像宝石,盆景如发髻,更有那无数叫不出名字的小草,绿油油,鲜亮亮,装点出园林肌肤的水灵和弹性。瘦西湖的鲜花能四季常开,草木能四时长青,绿水能四周环绕。她是丰满圆润的,像是一位丰腴的贵妇。

(玉兰树)

(瘦西湖北门及盆景)

瘦西湖是有力而强健的。她的有力强健体现在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上。隋炀帝三下扬州巡游,直至兵变死在扬州、葬在扬州。扬州及其瘦西湖,是隋炀帝事业的起点、生命的终点,更是一面历史的铜镜。清朝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六次南巡亲历瘦西湖,是对康乾盛世的炫耀,也成了警戒奢糜之风的反面教员。历代文人墨客,在瘦西湖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文歌赋。瘦西湖不是今人现造的。在这里,历史的遗存、自然的馈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融合到了一起。游览瘦西湖,不仅是一时的放松和回归自然,而且是一次难得的增知、益智、怡情体验。站在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一个点,可以让你穿越几千年!瘦西湖所独具的历史文化张力和穿透力,让她名闻遐迩,穿越古今。

(唐罗城遗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