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的戰略資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積極搭建人才事業平臺,優化人才成長環境,着力培養造就大批優秀科技人才,激勵科技人才投身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今年5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表彰首批“龍江科技英才”的決定》發佈,我省58名一線科技人才被授予“龍江科技英才”榮譽稱號,給予每名“龍江科技英才”獎勵50萬元。在11月15日舉行的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爲“龍江科技英才”頒發了榮譽證書。

首批“龍江科技英才”三年成果轉化效益超500億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方面的重要論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着眼龍江實際挖掘培養人才,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2016年12月,我省啓動了“龍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計劃。由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共同負責,歷經半年時間,完成了《“龍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計劃實施辦法》的調研起草,並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進行完善。經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2017年8月,《“龍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計劃實施辦法(暫行)》正式發佈實施。

據省科技廳副廳長石兆輝介紹,我省首批“龍江科技英才”評選,堅持黨管人才、堅持創新引領、突出貢獻導向、強化柔性引才、注重分類銜接等原則,把科技成果轉化和科研業績作爲首要條件,打破身份、年齡、職稱、學歷等限制,真正把投身科研一線、重視科研成果轉化併產生良好經濟社會效益的人才選拔出來。

東北農業大學教授遲玉傑在蛋品深加工科學與技術領域開展了創新性的研發與應用,近三年,她研發的系列功能型蛋粉及生物活性物質製備關鍵技術等3項成果實現了轉化,支持應用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共計5.46億元。受消費者歡迎的新型發酵飲料“格瓦斯”生產技術就是她研發的,她還開展了專用型及穩定性大豆分離蛋白、大豆濃縮蛋白關鍵技術研發,並將技術轉讓給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經濟效益顯著。

遲玉傑因其科技成果在引領和推動蛋品、大豆等產業深度發展方面的貢獻而成爲“龍江科技英才”首批入選者之一。據不完全統計,首批入選的58位“龍江科技英才”,近三年轉化科技成果164項,主營收入達503億元,服務收入2.1億元,實現利稅25億元,切實爲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科技人才的支撐引領作用。

嚴格評選程序確保優中選優

爲做好“龍江科技英才”評選工作,根據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實施意見》和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安排部署,省委組織部和省科技廳研究制定了《“龍江科技英才”評審細則》,依託科技計劃管理系統搭建了“龍江科技英才”申報評審系統,成立了“龍江科技英才”評審委員會。爲保證評審工作科學合理、公平公正,評選制定了嚴密的程序,包括申報推薦、形式審查、專業評審、實地考覈、綜合評審、聯查公示等環節把關遴選。

此次評選全省共有307人登錄系統申報,其中214人獲得推薦,經形式審查共有188人符合申報條件。在專業評審環節,我省借鑑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評審方式,將符合條件的申報人按學科和技術領域分類分組匹配省內外專家,利用評審系統進行網上盲評,經專家打分、分類彙總排名,前80人進入實地考覈環節。

考覈組由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共同牽頭並抽選科研、財務管理方面的專家組成,根據“龍江科技英才”申報條件和申報人填報的信息,深入到申報人所在單位進行逐人逐項覈對,確認申報人成果轉化及收入、承擔的科研項目及經費、新產品研發及新標準制定、科技獎勵及學術成果等內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在實地考覈中有5人被淘汰,其中3名科技創業申報人轉化的專利是購買的或正在申報,不符合“創辦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要求。

綜合評審環節的專家由院士和省直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科技工作負責人共計21人組成。在聽取申報人的個人陳述和專家質疑提問後,專家按差額進行投票,當場確定得票數領先的60人入選。經法院、工商、稅務、紀檢監察等部門協助覈查入選人才是否存在涉法涉訴、違規經營、偷稅漏稅、違紀等問題,並在全省範圍公示後,最終確定58人爲首批“龍江科技英才”入選者。

創新創業並重激勵青年人才出彩

“龍江科技英才”的評選充分體現了創新創業並重、團隊個人兼顧和向青年人才傾斜的原則。在58名入選者中,有鮑文波等科技創業人才23名,陳化蘭等科技創新人才20名,李迎松等青年拔尖人才10名,肖新光等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5名。

省科技廳政策法規處處長汪英華介紹,入選人才層次結構代表性強。一方面人才層次較高,既有院士領銜的創新團隊、“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還有省領軍人才梯隊成員、“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凸顯了高層次人才的領軍作用。另一方面年齡結構合理,中青年科技人才主力軍作用明顯。35歲以下的青年人才12人,佔20%,其中90後2人;36~50歲的中青年人才27人,佔45%;50歲以上的21人,佔35%。

1992年出生的譚東悅是入選者中最年輕的創業人才。還是齊齊哈爾大學通信工程在讀碩士生的譚東悅已創辦了4家公司,並實現了穩定運營,其中2戶成功掛牌Q板,迄今爲止銷售額已超過2000萬元。他2014年創辦的齊齊哈爾市微塵物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物聯網火災報警系統、物聯網防火防盜安全系統、旅店業管理系統等,產品在省內已廣泛應用於公安、消防等行業。近三年,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從12.5萬元增長到1029.3萬元。譚東悅說,“黑龍江爲我們青年一代實現人生出彩搭建了舞臺,此次入選是對我的鼓勵和鞭策,也使我更有信心在科技創新創業的道路上書寫人生華章。”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突顯科技人員雙創熱情迸發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着力構建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在首批“龍江科技英才”評選中,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突顯,58名入選人才中有32人來自高新技術企業,佔55.2%。近三年,這些企業共投入研發經費6.54億元,佔企業利潤19.5%,從事研發人員1428人,佔企業人數的23.2%,承擔科研項目272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97項,轉化科技成果55項,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6.95億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電子自動化控制本科畢業的王文博,2003年憑藉汽車電子組合儀表項目創辦了黑龍江天有爲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汽車儀表用步進電機代替了傳統儀表機芯,使指針的指示精度大大提高,填補了國內空白。憑藉技術創新,企業可生產汽車電子組合儀表50餘系列400餘品種,年產量由過去的500套增加到200餘萬套,與國內外40餘家汽車廠商建立了長期配套供貨合作關係,年主營業務收入由過去的幾百萬增加到3億多元。

我省廣大科技人員紛紛爲“龍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計劃點贊,他們認爲,這個計劃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一線科技人才的重視、關心和支持,極大地激發了科技人員投身創新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他們堅信,“只要真正投身科研事業,有過硬的科研成果和突出的業績貢獻,就會得到認可和獎勵支持,從而實現自身價值,爲龍江振興發展作出貢獻。”

(來源:科技廳)

成果招商 難題招標 專家診斷

在線展會 技術評估 創業輔導

專利代理 科技金融 品牌推廣

檢驗檢測 項目申報 人才培訓

法務諮詢 財務審計 戰略研究

單 位:黑龍江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客 服:4000163808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可以關注我們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