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油暴跌進熊市 這些知識你該瞭解

今天的期貨市場:原油多個合約封死跌停板,燃油盤中兩度觸及跌停,瀝青盤中跌停,最終分別收跌5.77%和5.38%。鄭醇、PTA早盤開盤直線跳水,兩者分別下跌2.9%、2.86%。

而導致這一切發生的罪魁禍首就是昨夜國際原油的血崩。美東時間週二,WTI原油期貨盤中跌超8%,創逾三年最大單日跌幅,並連續12天錄得創紀錄跌幅;布倫特原油期貨盤中跌超7.7%。美油、布油攜手扎進熊市的聲音甚囂塵上。

原油期貨自2018年3月26日在我國上市之後,已運行近7個月。以當前主力合約SC1812來看,截止今日,持倉量28962手,沉澱資金9.49億,屬於偏低水平,成交量296062手,屬於中等水平。

原油期貨自2018年3月26日在我國上市之後,已運行近7個月。以當前主力合約SC1812來看,截止今日,持倉量28962手,沉澱資金9.49億,屬於偏低水平,成交量296062手,屬於中等水平。

因原油期貨本身專業性強、參與門檻高等原因,目前國內投資者的參與熱情並不高,也沒有過多的關注和重視。但是,原油作爲國際大宗商品的領頭羊,它的一舉一動都影響着整個商品市場的波動,今天的商品期貨走勢也正好佐證了這一點。所以,給自己加持一些原油知識對投資其他期貨品種也同樣有必要。

如何查看外盤原油期貨行情?

目前國際上有11 家交易所推出了原油期貨。其中,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旗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和洲際交易所(ICE) 爲影響力最大的世界兩大原油期貨交易中心,其對應的WTI、布倫特(Brent)兩種原油期貨也分別扮演着美國和歐洲基準原油合約的角色。在交易軟件的外盤模塊下找到以上兩個交易所,就可以查看對應的原油期貨行情。

另外,ICE也有WIT原油期貨,要注意區分。所以,代表美國原油的WTI原油期貨也被有些人以NYMEX原油期貨相稱。

WTI,全稱West Texas Intermediate,是美國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它是一種輕質低硫原油。

布倫特原油(Brent Crude),是出產於北大西洋北海布倫特和尼尼安油田的輕質低硫原油。

其他國家/ 區域性或影響力小的交易所的上市原油合約有:迪拜商品交易所(DME)上市的阿曼(Oman)原油;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MCX)的WTI、布倫特原油;印度國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日本的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的中東原油;俄羅斯交易系統股票交易所的布倫特、Urals 原油;新加坡商品期貨交易所(SMX)的WTI 原油; 泰國期貨交易所(TFEX)上市的布倫特原油;阿根廷的羅薩里奧期貨交易所(ROFX)的WTI 原油;南非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JSE)上市的原油期貨等。

OPEC、IEA、EIA又是什麼?

OPEC

OPEC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Countries)的簡稱,於1960 年9 月成立,總部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目前共有13 個成員國。歐佩克組織在近年曾多次使得原油價格暴漲來抗衡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爲平衡世界力量起到不可小覷的作用。2015 年OPEC 的產量爲180660 萬噸, 佔全球總量的41.4%, 儲量爲16990000 萬噸,佔全球總量的70.9%。

成立初期5 個會員: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這5個國家是OPEC的奠基會員。

其他陸續加盟的8 名會員爲:

卡塔爾(1961 年)

利比亞(1962 年)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967 年)

阿爾及利亞(1969 年)

尼日利亞(1971 年)

厄瓜多爾(1973 年加入,1992 年退出,2007 年重新加入)

安哥拉(2007 年)

加蓬(1975 年加入,1995 年退出,2016 年重新加入)

另外1 個過往會員爲:印度尼西亞(1962 年加入,2008 年退出,2015 年重新加入,2016 年被暫停資格)

目前OPEC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原油供給方,但近年來北美、俄羅斯原油產能快速增長,全球原油供給市場逐漸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勢。

IEA

在原油市場,除了經常被提起的OPEC之外,另一個備受關注的就是IEA。IEA是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簡稱。1973 年原油危機發生後,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起建立,總部設在巴黎,有29 個成員國(16 個簽署國和13 個加入國)。它的成員國共同控制着大量原油庫存以應付緊急情況,這些原油存儲在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最近幾年IEA 成員政府所控制原油戰略儲備已達13 億桶,此外還有25 億桶商業原油儲備,這些儲備油可以滿足成員國114 天的原油進口需求。由於IEA 每天可以釋放1200 萬桶原油,因此IEA 的表態對穩定原油市場,緩解油價上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IEA 的消費佔全球的51.5%。

EIA

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即美國能源信息署,創建於1977年,隸屬美國能源部,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是美國的能源數據及其分析預測的主要信息來源。根據法律規定,EIA進行獨立的信息報道,不受政府的影響。EIA發佈周、月、年度報告,包括能源的生產、儲備、需求、進出口和價格等各個方面。同時對上述各項內容提出分析意見並對當前關注的各種問題作專題報告。EIA的原油庫存數據測量了每週美國公司的商業原油庫存的變化,對油價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整體來看,OPEC 控制着全球剩餘石油產能的絕大部分,IEA 則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EIA公佈的全美商業原油庫存數據對油價影響最大。他們能在短時期內改變市場供求格局,從而改變人們對石油價格走勢的預期。

如何看懂石油庫存數據?

在國際原油市場上,API(美國原油協會)和EIA每週公佈的原油庫存和需求數據己經成爲許多原油商判斷短期國際原油市場供需狀況和進行實際操作的依據。

其中WTI 原油價格會受北美原油商業庫存影響,布倫特原油價格會受OECD庫存影響。

根據儲存的目的不同,可以將石油庫存劃分爲戰略石油儲備和商業石油庫存。戰略石油儲備是一種由政府控制的資源,應對短期石油供應衝擊;商業石油庫存是指企業必須保有的最低庫存量,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和平抑價格劇烈波動。綜合來看,商業石油庫存對短期油價衝擊最大,是最爲重要的庫存指標。

從原油庫存數據發佈的頻率來看,主要有周度和月度數據。

周度庫存數據主要來自於四大地區:EIA和API每週三發佈全美石油庫存報告、PJK每週四發佈的ARA(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衛普)地區的成品油庫存報告、IES每週四提供的新加坡地區的成品油庫存數據、PAJ每週公佈的日本原油及成品油庫存數據。其中,EIA作爲全球第一大原油產銷國-美國的官方機構,庫存數據具有權威性。

月度石油庫存數據主要有IEA、OPEC、JODI公佈的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的原油及成品油庫存情況,由於公佈週期較長,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可以用來觀察中長期變化趨勢。

圖來自:美期大研究

政治格局爲何對石油影響重大?

中東地區

中東地區動盪對原油市場的影響大,其主要原因:

首先,中東地區的原油儲量巨大。沙特阿拉伯的原油儲量高達2660 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比例高達15.7%,其日均產量目前約1200 萬桶。其次,伊拉克、伊朗和科威特的儲量也分別高達1431 億桶、1578 億桶和1015 億桶。

其次,該地區的原油產量和出口量也很大,全球各大原油消費國對其依賴程度很高。據歐佩克2017 年1 月份月報的數據顯示,歐佩克成員中中東產油國的日均產量爲2485 萬桶,佔歐佩克產量的近77.7%,佔世界總供應量的25.8% 以上。

第三,該地區剩餘產能很大,因此對油價調控能力很強。沙特阿拉伯是目前擁有剩餘生產能力最大的國家,擁有對世界市場進行調控的能力,因此有人將沙特譽爲“世界油市的中央銀行”。正因爲如此,中東產油國國內局勢一旦發生動盪和出現社會動亂,對世界原油市場就會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

例如2012 年初歐盟宣佈將對伊朗實施制裁,立即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大幅飆升。再如,2011 年利比亞戰亂導致利比亞原來日產160 萬桶的原油供應一度幾近停止,給世界油市帶來衝擊並導致油價飆升。爲此,沙特迅速提高產量以彌補利比亞供應中斷造成的空缺,對遏制世界油價進一步飆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國

美國對原油市場影響大主要因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美國原油消耗量十分龐大,2016 年達到1963.1 萬桶/ 日即71.65 億桶/ 年,位居世界第一。

二是美國進口量很大,日進口達945.0 萬桶,對全球原油市場的供需影響格局很強。

三是美國綜合國力強,有能力且有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影響油價,在世界能源政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四是北美近期的頁岩氣技術發展有望飛速增加美國本土能源供給,實現美國能源的自給自足,甚至到2020 年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爲能源生產及出口大國。

美國影響國際油價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但不侷限於以下幾個:

第一,美國建立了完善的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以及庫存數據的定期發佈機制,同時依託國際能源署建立了戰略儲備的聯合動用機制。

第二,美國建立了發達的能源金融市場體系,其石油期貨價格成爲了世界石油市場的風向標。

第三,美國有實力雄厚的跨國石油公司以及數量衆多的中小石油公司,爲石油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韓奕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