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直是世界工業中心之一,其性能優良的工業產品一直廣受世界用戶的好評。而現已80歲的大衆集團,作爲德國工業的標杆,智能製造的代表,面對新興勢力的高調“來襲”,面對互聯網和科技企業的瘋狂“進軍”,正在謀求主動變革。 作者:程慈航

經營祕訣:擁抱數字化 爲了更好地迎合市場,大衆集團目前正在抓緊進行技術創新以及業務拓展,希望從單一的汽車銷售商轉型基於互聯車輛的移動出行服務提供者。

仰望未來,大衆致力智能駕駛 在車輛的設計和生產層面,爲了在數字化4.0時代拔得頭籌,大衆集團計劃在2025年之前,投入35億歐元打造數字化業務。研發的名爲“VW.OS”的自動駕駛操作系統,2020年起將在大衆品牌的電動汽車上推出。客戶將體驗自動駕駛帶來的獨特魅力,解放了駕駛者的雙手。這也意味着實現自動駕駛功能的發展進程進入了下一個新階段。大衆除了加快自身的研發進度外,還與多個科技公司進行接觸,希望能夠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提升自己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研發能力。

智能機器人“無人工廠”時代 爲了得到更加高效的工作效率,實現智能化生產,大衆集團建立了自己的SPL智能生產實驗室,製作了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AI處理技術的中樞神經系統機器人。它們其實就是一個小車加上了兩個機械臂,通過激光雷達、3D深度攝像頭來實現定位與導航功能;依靠AI處理技術,它能夠分析出生產每一種車型需要哪種機器人與哪種部件,進而根據生產任務自行調配機器人和零部件,工人只要按下開關,機器人就可以進行大規模流水線操作,目前一個工人帶着幾十個上百個機器人完成汽車的組裝工作,是大衆集團車間工廠的日常一景,憑藉着先進的人工智能科技,目前大衆組裝一輛車只需要50秒。

大衆開創智能銷售業務模式 在業務銷售環節,大衆集團藉助剛開發的虛擬現實眼鏡技術,讓客戶在決定購買之前可以藉助VR眼鏡來更加全面的瞭解自己所喜歡的車型,也可以自主進行3D拆分以及汽車對應零部件的詳細介紹,大衆用這種新穎的觀賞模式來更好的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以此來更好的拓展業務,加大車輛銷量。

除了傳統實體車一對一銷售模式之外,大衆集團還積極探索共享服務汽車業務領域,以此來開拓業務閉環,完成業務轉型。在今年8月大衆集團發佈了全新的發展計劃,將斥資近40億美元來研發全新的車載操作系統以及汽車共享服務。根據大衆集團的計劃,即將推出的汽車共享服務首先將在德國柏林上線。大衆品牌的首席策略官也表示如今的汽車行業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車企行業,它包含着一個巨大的產業生態鏈條,依附衆多加工型企業與銷售企業,這樣也使得,整體機制臃腫,效率低下,利潤不高的問題層出不窮。所以傳統車企必須儘早的完成產業生態鏈轉型,加快技術革新步伐、業務拓展、優化產業鏈條,否則將會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共享汽車”是一種值得傳統車企去實踐的新方向。

在售後環節方面,大衆依靠基於雲計算的平臺,即“統一數字化平臺”(ODP)。用雲技術,將車輛、客戶和服務三者連接。並且與微軟進行合作,爲未來的聯網汽車打造全新的“大衆汽車自動化雲”。大衆汽車雲計算依靠微軟雲和物聯網平臺進行構建,利用微軟雲服務,幫助創建車載消費者體驗,遠程信息處理和生產力解決方案。大衆通過建立自己的專用汽車雲與數字化平臺,就能夠在車輛售出之後,基於數字化的數據挖掘汽車價值鏈,更精準地觸及用戶,更好的做售後服務、金融業務項目等。

財務祕訣:掌握現金流 開源節流是大衆財務目前的首要目標,成本的整體降低能使企業得到更多充足的現金流,以備不時之需。自大衆被爆出“尾氣門”事件之後,面臨着鉅額的稅務賠款,但是就目前的良好發展看來,大衆集團已經成功消化了“尾氣門”帶來的不利影響,並在那次危機之後,取得更爲長遠的發展。這是爲什麼呢?其實答案是唯一的,大衆進行了本質的降本增效,維持住了充足的現金流,渡過了難關。

節流開源 大衆集團在面對鉅額賠款危機時,一方面進行大力改制,裁剪員工,投入資金研製機器人並進行生產使用,將製作流程進行智能化操作,降低人工成本,並且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大衆集團果斷將業績不理想的“輝騰”停產,並出售旗下卡車品牌,以回籠一部分資金。再根據市場銷量反饋,大力發展奧迪等熱銷車型,使得在較短週期內,就實現了現金流的大幅度增長。

大衆集團宣佈要在2020年將資本支出和研發的比例降低至6%,那麼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研發過熱,更注重結果產出。大衆集團的研發層認爲某些項目的支出顯得“過熱”並認爲不能僅僅關注資金投入量,而是應該注重研發投入的成果產出,把錢用到該用的地方。

深化發展 如果說大衆集團縮減開支的意義是爲了擴充公司現金流與自有資金,那麼歸根結底保證資金的目的顯然更傾向於深化其在電動化領域的發展。一直以來,大衆集團對於發展電動車與新能源的目的都堅持而篤定,因爲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大衆目前正在積極與世界各大電池廠商進行合作商談,大量電動新能源汽車製作中心正在營造,自身的研發中心也在不斷攻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難題。這一切的準備,都是爲了在工業化4.0時代下,先人一步。

在未來,人類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生活質量的重視程度,決定着新能源汽車是一種趨勢,所以必須抓住工業4.0的機遇,積極與互聯網企業、高科技企業進行合作,傳統車企必須加快自身產業鏈條的轉型升級,大衆的智能化實踐非常值得借鑑。

【更多數字化+財務案例分析,可進入財資中國商城訂閱《財資中國》雜誌2018年10月刊。】

★參考來源:中國知網、大衆官網、汽車預言家、每日經濟新聞、AutoIO、鳳凰網汽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