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上期分享的病历,我们了解到患者王阿姨, 女 66岁,主因“间断口干14年,双下肢发凉2年,加重1周”入院。入院前,治疗方案为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12u联合阿卡波糖片50mg 3次/日,近1周血糖控制在12.0mmol/l左右,口干、多饮,双下肢发凉、麻木、刺痛感明显加重,四肢关节肿痛伴晨僵,双眼视物模糊、干涩,偶感头晕、头闷。

考虑到患者一直未重视,现在并发症又比较多,大夫建议患者加入共同照护。初见王阿姨时,阿姨自己说,我要承认错误,自己以前不重视,现在腿疼脚疼,眼睛也糊的,必须重视了,以前就是无知,无知害人啊。你说,只要对糖尿病好的,我尽量配合。因为阿姨特别积极的配合,七项评估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从评估结果看出,阿姨除了心态好,其他方面知识还是很欠缺的,所以在和阿姨协商的基础上,我以问题为导向,由患者下肢疼痛麻木,眼睛模糊症状引出原因,还是血糖高的问题,特制定以下计划:

1. 每天下午听课,关于糖尿病基本知识自己先学习一下。

2. 血糖高的原因,最重要的大夫开的药要规律吃上,不只降糖的,包括降脂的、降压的、补钙的,都要规律;高血糖的处理三步骤: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及时联系医生。

3. 监测血糖减轻疼痛小窍门:使用可调深浅度的采血笔;用血量较少的机型;酒精干透再采血;选择指侧而非指腹采血;用干棉球取代究竟棉球压住采血部位;轮换采血部位。

住院第7天时,患者血糖均在13.9以下了,结合微灌注治疗,患者下肢症状明显缓解,眼睛模糊症状也部分缓解,协商出院后的运动计划,患者表示在院期间也可以,饭后走20分钟没问题。鼓励患者安全前提下运动。关于低血糖知识,上课也已经了解到,低于4吃糖块升得快,吃糖前吃糖后最好都测血糖。

出院时,给患者制定了出院小目标:

1. 遵医嘱规律服用降糖、降压、降脂等药物。

2.每周配对监测三餐血糖,如出现波动较大及时联系主管医生。

3.3个月后复查糖化、血脂、尿微量蛋白等异常指标。

卫教时我们发现像阿姨这样的患者很多,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轻时都不会重视,殊不知早期控糖效果的益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都会下降。很多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糖尿病引起的脑卒中则降低12%,心脏病降低14%,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下降21%,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和失明下降37%,截肢和致命性外周血管疾病下降43%。建议大家点、线、面(点即平时血糖监测、线即三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查、面即每年并发症的筛查)的管理自己的血糖,才不至于让并发症发生,甚至严重到影响生活。

——太原糖尿病专科医院供稿

推荐上期阅读:

"微灌注"救了我的命(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