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路过一个人,你会注意他是什么样子吗?估计大多数人不会留意。但是有一群人会。正是因为他们的“多看一眼”,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近日,海盐的周阿姨经过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的治疗终于回到家中。但是想到十多天前的危机,还是心有余悸。

62岁的周阿姨家住海盐,因为突然感觉胸闷气急到当地医院就诊,但是几天下来未见好转,遂在丈夫的陪同下到嘉兴市第一医院求诊。

原本,周阿姨在丈夫的搀扶下想去病区找医生,但越走越越慢,人也越来越没力气。此时急诊副护士长杨冬梅正好路过,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看到周阿姨脸色苍白,口唇发紫,需要靠搀扶前行,就上前询问。

在询问中,杨冬梅了解到周阿姨心脏不好,最近总是胸闷气急。经过快速测量脉搏,发现其脉搏微弱,反应意识也很差。“平时遇到的急诊病人比较多,根据经验我判断这位阿姨病情危急,需马上接受抢救。如果让她继续往前走,后续可能会发生危险。”杨冬梅立即让周阿姨原地休息,并拨打抢救室电话呼叫抢救人员。

杨冬梅工作照

周阿姨的丈夫找了一辆轮椅准备让她坐下,此时周阿姨已出现意识变差、接近晕厥的状态。杨冬梅心中着急,不停地冲着手机大声呼救。恰巧,此时遇到刚送完病人的陈师傅推着病床走来,杨冬梅立刻叫住陈师傅,俩人合力小心地将周阿姨抬上病床,迅速朝急诊抢救室飞奔而去。

从辨别危机病情,到采取措施、紧急呼救,再到将周阿姨送到抢救室,过程大概只有3至5分钟。随后,周阿姨得到了医院急诊和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团队的全力抢救,顺利脱离生命危险。根据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肺部CT血管造影等检查,排除了心源性疾病,周阿姨确诊为肺栓塞。

“杨冬梅护士的‘警觉’为患者救治争取了时间。”急诊医生郁慧杰告诉记者,周阿姨所患的肺栓塞(PE)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一种重要临床表现形式,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征。一般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促、咯血、突发晕厥等先兆症状。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可以减少肺栓塞的致死率。

观察患者情况,劝导患者就地平躺,立刻呼救……行动比思维更快,杨冬梅近乎本能的迅速完成这些动作。这源于她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通过自身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技能,也得益于医院经常开展突发演练、急救技能培训,提高了她的急救意识。

据了解,今年5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就启动了VTE防治专项工作,对全院各科医护展开VTE规范化防治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VTE普遍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加强VTE的综合防治与管理,提高VTE诊断和救治水平,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费用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罹患肺栓塞,但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预防肺栓塞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电脑前工作的人,久坐之后要起来活动,加速下肢血液循环。

2、乘飞机、车船长途旅行时,要多饮水。一方面可稀释血液黏稠度,另一方面还可借上厕所之机多活动下肢,有条件时还可做做旅行休闲操。

3、对年老体弱、产褥期妇女、肿瘤病人、长期卧床者要注意按摩下肢,加强下肢的活动,坚持更换体位。

4、对已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应避免用力,保持大便通畅,以防用力时血栓脱落。并可择期行结扎下肢静脉手术,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进入肺循环。

5、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方面应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