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父母習慣了假裝強大

孩子也會習慣對父母的付出麻木無感

1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耳聽爲虛,眼見爲實。

去醫院輸液,對面坐着一個十多歲的男孩,邊輸液,邊玩手機。

媽媽在他旁邊陪着,懷裏摟着幾個月大的小寶,費力地騰出手端着盒飯,一勺飯一勺菜,喂進男孩嘴裏。

男孩目不轉睛地盯着手機屏幕,飯來了,就張一下口。

可能遊戲打到最關鍵處,男孩擺擺手,示意不喫了,但媽媽還是堅持把飯送到嘴邊。

因爲勺子擋住了屏幕,遊戲輸了,男孩氣急敗壞,大聲吼道:“走開,都怪你!”一把推開媽媽的胳膊。

媽媽一下失去了平衡,盒飯掉在地上,險些把懷裏的二寶也摔了。

鄰座大媽看不下去,說:“你這孩子!你媽這麼辛苦,要照顧小妹妹,還要照顧你,你怎麼不知道體諒你媽?”

這位媽媽慌忙解釋:“孩子生着病,心煩。”

十幾歲的男子漢,媽媽餵飯,不僅受之無愧,還各種遷怒嫌棄,多麼令人寒心。

媽媽情願默默承受,也不捨得批評孩子,這樣的父母,應該是天底下最無私、最有愛的父母。然而,父母的無私,換來的卻是孩子的自私。

難怪有人說,有些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2

3

4

5

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着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不忍奢求感恩和回報,卻也不希望被子女遺忘。

前幾天,孫紅雷轉發的一條微博打動無數人。

在地鐵上,一位老人側着身躺在兒子的臂彎,像個孩子一樣舒服地睡着。

父母垂暮之年,子女一句問候,一點親暱,足以慰藉孤獨的內心。

這樣心存感恩的孩子,離不開父母懂示弱、有條件、有原則地付出。

願天下父母,都能被子女溫柔以待。

來源:微家長

本文圖片及文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疑問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