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春麗。

昨天刷微博,我又刷到一句從2017年就流行的毒雞湯——

“不努力以後只有去結婚。”

它之所以能被稱爲是深夜砒霜,

就是因爲看到這句話的人,都會瞬間就好似被打了雞血一般努力。

甚至是起到了首次激勵某些人的廢柴人生的作用。

“嚇死了,趕緊坐起來讀書。”

“可以說是醍醐灌頂了。”

因爲都不想被迫結婚,

然而只有擁有獨立能力的人,才更有選擇單身的資格。

不是說結婚、或者想結婚的人都不努力,

而是努力的人都手握更多的選擇權,也更容易「挑到好的」——

結婚對象、時間,哪怕是婚禮的場地和舉辦形式。

“努力讓自己經濟、生活獨立,

讓自己有保持單身和自由挑選結婚對象的資格和權利,

而不是非要遵循外界給自己劃定的時間軸來匆忙填滿自己的人生答卷。

女生的價值,不一定是依靠婚姻和生育才能圓滿。

獨立完整和自我,才更是一生裏要追求的目標。

“感覺自己越來越失去了選擇的權利,好像路總是越走越窄。”

這是昨天我收到一位讀者的微信消息。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經歷的全是不如意的,而且活得越來越被動。

生活反饋回來的選擇也只有那麼幾個,還都不怎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前陣子我寫過一篇《月薪5千的90後海歸:父母給的舒適圈讓我害怕》,

有讀者在後臺反問我:

爸媽給的舒適圈,是我目前來說最好的選擇,爲什麼要逃離?

我回答他:

逃離成功,說明你的努力奏效,有了更好更大的選擇。

也許很多人記住Jony J,是因爲他在中國有嘻哈忘詞被淘汰。

事後被問到爲什麼不freestyle的時候,他回答說:

“我不想胡說八道。”

作爲一個rapper,卻不做freestyle,

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可思議,更會質疑他的水平。

可是他卻不管不顧,只是一直努力堅持自己「準確傳達」的原則。

也的確靠堅持這個原則,走上了更大的舞臺。

成爲了內地第一個在體育館開演唱會的rapper,

開啓巡演,還把一切放進紀錄片中。

用他的話來說:

“我不是種了一個夢想,然後坐着等待收穫。

別隻看到成就,卻忽略了那些經過。

夠堅定、夠努力,大門自然會有人敲。”

努力堅持原則,讓他在這個圈子裏獨成一格。

在努力得到回報之前,他只能任由被淘汰,被質疑;

在努力發光之後,他有了更多聽衆和粉絲,

也有了選擇更大舞臺的權利。

“傳達比比賽重要,創造比勝負重要。”

人生的自由選擇權比一時偷懶得來的爽,更重要。

酷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想不做什麼就不做什麼。

前提是,你要手握選擇權。

並且在你拒絕了不想做的事情之後,

有一個另外一個更好的選擇,而不是盲目地排斥。

前幾天我一個姐妹說,她的大學室友正爲了一萬塊的房租發愁。

而她的這位室友,大學的時候每天只是混着日子過。

尤其是期末的時候,其他人都要去圖書館複習,只有她一直“穩如泰山”,

躺在牀上刷劇、看綜藝哈哈大笑。

當然,成績出來後在家哭的最慘的也是她。

偶爾受到了激勵,也會跟着去自習室坐上三個小時。

但只是拍了一張看似在學習的照片發完朋友圈,

之後就繼續玩手機而已。

畢業之後,她這位舍友就直接回了家,隨便找了一家公司做文員,

又渾渾噩噩了一年多之後,發現自己好像被別人落下了許多。

大概也是因爲受夠了自己才二十出頭,

就每天在菜市場裏和阿姨們爲了一塊兩塊錢爭得臉紅脖子粗。

這纔想到離開家,到大的城市努力看看,

是不是自己也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可因爲之前的瀟灑快活,讓她在畢業兩年之後,

依然會爲1萬塊的房租發愁,四處借錢。

曾經關係不錯的人,看到她混成這個樣子,也自然不想借,

收到冷漠的拒絕消息,她再怎麼不爽,也只能受着;

眼巴巴地刷着cbd商圈附近的租房信息,卻沒有選擇的權利。

在寫文之前,我花了大概一週的時間,

採訪了100位獨立女性。

獨立並不是指她們全部能實現財務自由,

但起碼自在,都可以很好地承擔起自己的生活;

至少99%的難題,都能夠自己搞定,

但這並不意味着,她們在所有事情上,都有能讓自己滿意的選擇權利。

@西子 23歲,學醫,正在準備考證。

不努力的人,其實也有選擇。

只不過選項很少,都是矬子裏面拔將軍而已。

現在準備考證,有的時候會因爲某一道題,而耗上一整天時間,

雖然複習的這段時間,我瘦了五六斤,但真的不算努力的,

逛街、睡懶覺,甚至超過兩天連休的情況,一抓一大把。

就是別人說的那種明明知道還有努力的餘地,

但很難行動起來,一直都只是在努力地立flag...

現在大概有50%的事情我可以自由選擇,

不過等我考出證之後,大概會有70%了吧~

@嘟嘟 25歲,電信公司普通職員。

這是我畢業的第二年,也是接受父母安排的第二年。

工作和生活的比例差不多1:9吧,你說我有多閒。

這份大家都羨慕的,爸媽給的工作,彷彿對我而言就是像天上掉下來的一樣,

但是我其實也有自己的夢想。

只不過大學的時候玩得太放肆,什麼本事都沒學到,

畢業之後爲了讓爸媽安心,就也只能這樣,被迫接受。

好在是現在我住在家裏,哪怕是被摁進了安逸的死海,

也還是可以在領了工資之後說走就走去喜歡的音樂節,感受自己還活着。

但如果有機會,我其實也想再努力一次。

@Kerry 26歲,雜誌主編,月薪2萬。

比起普通人,有錢人能做的選擇更多。

富二代不需要努力就能享受高品質的生活,也是因爲他的爸媽努力過了。

其實我覺得努力不是說要累倒的那種,而是有目標的努力。

只要你能夠達成那個目標,每天認真喫飯、認真睡覺、認真生活,

這些都是努力。

雖然有時候會加班到很晚甚至通宵,

但是週末一般都是屬於自己的,或者去參加活動也是玩着的。

我就是一個月薪2萬的小市民,財務自由的話能夠選擇的自由也就越多,

所以大的夢想不敢說,小的夢想就是漲工資。

對現在的我來說,選擇讀書,選擇追星,選擇給老媽換一臺高科技的洗衣機,

都是很輕鬆的。

不過也會有很多事情很無奈,比如選擇真正想去的公司,還有和崇拜的人一起工作,

因爲我還不夠努力,沒能達到那種水平。

這100位受訪者中,只有1%,敢說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了。

網上有一個話題——對自己的失望瞬間。

評論中對自己的失望大多都是:

“明知道應該努力,卻還在虛度光陰。”

也有人已經開始爲一個月以後的畢業,而感到心慌。

人就是這樣,總是在面臨選擇的時候,

纔想到「早應該」。

當自己着急地在招聘會上投簡歷時,

匆匆選擇了一個工作,打算走一步看一步時,

別人已經憑着導師的推薦和自己努力得來的成績,

得到了一個你根本沒有選擇機會的offer時......

才知道原來努力纔會有更多選擇,

而不努力的,只能等着被選,或者選那個差不多的。

經常在微博能夠看到一些博主發“哄”粉絲的句子:

“希望現在的你,別害怕現狀,也別試圖強迫自己。

世事無常,總要有一段日子是用來浪費的,

總會有無能爲力的不愉快,讓你短暫停留。”

自我感動最可悲,這種雞湯纔是真的有毒。

三年之前的李佳琦只是一位月薪6000的美妝導購,

三年之後的今天,他已經成爲了一位坐擁2000萬粉絲的抖音網紅。

而這三年裏,他因爲努力經歷的糟糕日子,普通人真的無法感同深受。

外人只知道他能靠一句“OH MY GOD”或者“我的媽呀”,

就能五分鐘賣出15000支口紅;

可是沒人知道他每次直播前會花6個小時做選品等一切準備工作,

直播結束後,凌晨4點才能爬到牀上睡覺。

外人知道他每天都直播,卻沒人幫他數過:

一年365天,他已經做了389場直播。

外人看來他賺錢實在是太簡單了,塗塗口紅,試試顏色,

真金白金就會嘩啦啦地跑進他的賬戶,

可是他因爲試色過多,一遍遍的卸妝再試色,

直播結束之後嘴巴失去知覺的事情,又有幾個人知道?

即便是這樣,他依然沒有停下。

因爲總會有人比你更努力,

或者因爲總會有人比你更能得到老天的寵愛。

所以世事無常,怎麼可能會有一段日子是讓你用來浪費的?

在想偷懶的時候,那這種句子唬自己,真的沒必要。

如果李佳琦沒有這麼拼命努力,

那如今也許他還是月薪不過萬的無名導購,只能每天都只是複製性的銷售工作而已,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自由選擇合作的品牌。

在我採訪的這100位中,敢說自己「已經很努力了」的那1%

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一直被實習和論文所折磨。

每天除了實習工作的寫稿之外,還要完成、修改1萬字起的專業論文。

有天晚上,她給我發了一段視頻。

內容是導師給她發來的論文修改意見,一眼望去,全是紅,

這段視頻20秒,前17秒都是她崩潰的尖叫聲,

最後3秒是一句“我去改了”。

而發給我這段視頻的時候,她已經一天一夜沒有閤眼了。

前幾天她回學校答辯,答辯的前一天晚上別的同學都早早睡覺,爲第二天養精神,

只有她準備看完答辯資料後,又開始忙實習公司的工作。

不過好消息是,答辯通過了,而且導師非常滿意,

因爲專業的特殊性,還想給她引薦一份工作,

但這時,實習公司也讓她提前轉正了。

你問努力有用嗎?

我只能回答你:

在別人還在苦惱未來的路在哪的時候,就已經有2條現成的路擺在了她面前。

高中的時候我們努力,是爲了在報考志願的時候,

有足夠的底氣,做更好的選擇;

大學的時候我們努力,是爲了畢業之後,

能夠順利進入自己理想中的人生第一家公司;

工作之後的努力,是爲了讓自己舒心:

不會在看上兩件衣服後,餘額卻只夠接下來這個月喫飯的;

不會在每個月一次的總結例會時,眼巴巴看着別人自信地表現,

而到了自己就只剩侷促不安;

更不會因爲自己的業績不夠,而只能抱老闆大腿,每天爲保住工作而膽戰心驚。

努力的日子也許很苦,很難熬;

但是每個努力的人都是發光的。

當你成爲那1%「已經很努力了」的人時,就會在人羣中格外閃亮,

自然也會被人注意,接到更多別人拋來的橄欖枝,獲得更多選擇的機會。

“不要嘗試鶴立雞羣,而是要想着努力離開那羣雞。”

如果你不滿意現狀,就想辦法給自己更的選擇吧~

我是春麗。

一定會有人會說:

和一出生就能得到所有的人相比,起點不同,

努力真的變得很渺小,沒有那麼有用。

但是在我眼裏,努力首先是爲了讓自己過得更好,

其次纔是想着超過誰。

希望下次當你被人問起“你敢說現在的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嗎”的時候,

可以擲地有聲地回答「我敢」。

“巴音布魯克沒有海,heroes never die”。

現實也許永遠沉重而殘酷,但是永遠不要放棄希望,

畢竟多一分努力,就會多一分選擇。

“在看”的你,我們一起加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