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15日,记者随着贵州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毕节试验区设立30周年成就”实地采访团到毕节市织金县县实地采访。在织金县上坪寨乡、猫场镇采访中,发现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长短互补,快速突破脱贫攻坚战。

上坪寨乡

上坪寨乡位于织金县东部,距县城67公里,国土面积为58.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42000亩,耕地16000亩,人均耕地面积0.66亩。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8个自然寨,98个村民小组,7106户,24416人,主要少数民族占35.7%。贫困情况:全乡共有贫困村9个,其中一类贫困村4个(青峰、碗厂、格支、双明),二类贫困村2个(建明、秋哨),三类贫困村3个(五甲、马场)。

2018年,自全省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开展以来,全乡立足地域优势,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按照“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八要素”,结合地域优势、群众需求与市场需要,按照“一葱一草”的总体思路,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实做细,紧跟市场,紧贴民心。2018年,全乡完成规模蔬菜种植2000亩、牧草1500亩、皂角3000亩、青贮玉米500亩,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5个(其中养牛场3个,养羊1个,养猪1个),中小养殖场所100余家,养殖牛4583头、猪5603头、家禽37850羽,有力地促进规模农业发展。

(一)组织领导重在“实”

为促进全乡产业结构切实高效发展,促农增收,确保土地增值,一是成立以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常务副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农业服务中心,由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整合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及乡内种养殖企业及大户,集思广益,分片分类,对全乡土地进行合理规划;二是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乡种养企业法人、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场对接工作组,积极进行产销对接;三是成立以各联系村领导为组长,驻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村干部为成员的地块落实工作组,到点到块,确保落实。

(二)规划覆盖重在“早”

在年初制定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结合资源优势、交通条件及区域环境,早安排,早部署。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和全乡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时进行调查、研判和论证。及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八要素”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加强与企业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及时推进实施。把产业结构调整中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进行早排查、早化解,确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序进行。

(三)宣传发动重在“广”

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载体,组织全乡领导干部到村到户宣讲惠农强农政策,以院坝会、板凳会、田间地头现场会等形式动员农户积极参与到调产业,促增收的工作中来,对不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部分群众,进行点对点,人对人耐心细致的宣传发动。

(四)推动产业重在“干”

一是发挥优势干。根据独特优势和自然条件,选优选好种养殖品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以市场需求、助农增收、短平快的农牧产品为主导,在全乡范围内选派精兵强将,成立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小组,挂牌到点,分类指导。二是突出效果干。打造县级领导样板示范点1个,种植香葱1000亩;乡级领导样板示范点4个,乡党委书记样板点种植金银草1000亩,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样板点种植香葱1000亩,乡党委副书记样板点种植皂角1000亩,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副乡长样板点种植皂角1000亩;扶持科技示范户50户。三是严肃问责干。年初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考核问责办法,将任务分解到村,落实到人。紧扣关键少数,在乡内打造四个领导示范点的同时,农牧林分块负责,分类实施,挂牌地块责任到人,针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一律进行问责处理。

(五)提升效益重在“优”

结合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际情况,采取“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由政府引进龙头企业进行合作,优化服务队伍配置,引导农户通过土地、产业扶持资金等形式入股,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对接销售。如引进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000万元流转克老坝土地2000亩种植香葱,目前,累计收入1200万余元,平均每天提供300个工作岗位,年发放务工农户工资600万余元。引进贵州华澳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马场村实施养牛项目,目前已养牛486头,带动农户种草1000余亩,惠及贫困农户38户;引进正邦集团建设福猪养殖场一个,家庭农场10个,预计年出栏12万头,惠及贫困户200户。积极培育上坪寨乡蚂蚱养殖基地,现有养殖大棚80余个,占地80余亩,加工厂房1500平方米,年产蚂蚱成虫4吨;年出售蚂蚱卵1000斤,目前已带动十几户农户就业,每年带动定期或不定期老百姓就业1200人次,增加百姓收入。

猫场镇

一、基本情况

猫场镇于2013年10月由原营合乡撤销并入,位于织金东南部,东邻马场镇和平坝区齐伯镇,南邻上坪寨乡,西接实兴乡,北靠牛场镇。全镇总面积158.5平方公里,辖6个村22个居委会254个村民组27063户85000余人。镇内交通便利,S212、S310省道穿境而过,猫场镇位于织金东面,距县城43公里,距省城贵阳75公里,距贵黄高速天龙互通48公里,全镇村村通电、通邮,已硬化通村路127km,通组路135km,城镇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建有14个农民健身广场,7个预计年底完工。

2013年我镇被列为国务院《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的“乌蒙山片区重点商贸集镇”,是贵州省100个特色小城镇之一,被县委县政府规划确定为“县城副中心”和贵鑫产业园区所在地;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国家卫生镇”、“省级卫生镇”、“省级创建文明先进镇”等称号。

全镇共有党员1114人,建立党总支13个,有党支部75个,其中联合建非公企业党支部4个,挂靠建非公企业党支部1个;建党员创业带富工程23个,党建示范点5个;2018年至今发展党员8人,吸纳积极分子84人。

二、皂角产业发展

猫场镇的皂角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李祥等返乡人士摸索成功后逐步推向市场,主要对皂荚的果实(皂角籽)进行粗加工获取皂角精(雪莲子)销售。

近年来,皂角精加工这一新兴产业在猫场镇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产品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深加工发展的潜力还相当巨大,目前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福州、台湾、昆明等地,猫场被誉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皂角精加工基地”。

目前全镇种植皂角树12000余亩,其中大部分为幼苗。每年外购皂角籽2250余吨,购置价约11万元/吨;加工成品900余吨,市场平均价格360元/公斤,年销售总额3.24亿元左右,利润约4000万余元。加工费平均8元/斤,经销商付出的加工费达3600万余元,受益农户3740余户。加工方式:一是由经营主体向农户销售皂角籽并回购加工成品;二是免费发放皂角籽给农户加工,农户上交加工成品后领取加工报酬。

下一步,一是按省100个示范小城镇联席办的要求,为2018年争取8+X项目全部达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镇区与高速公路互通,路网建设项目需县及以上相关部门落实;二是完善小城镇总体规划,制定详规,划清农业保护区、工业用地区、旅游区、小城镇建设区,同时建小城镇规划展厅;三是加大控违拆违力度,制定农村建房管控方案,对镇区建设统一制定合理户型,由群众结合自身实际选用合适建设方案,确保小城镇风貌统一,格局一致;四是争取项目重点打造营合片区综合旅游开发,利用引子渡及三岔河有利的水资源,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渡假区。

来源:贵州党建云

编辑:李庆亚

审核:罗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