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90年代的時候,李連杰與徐克合作拍出三部《黃飛鴻》電影,上映之後,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是雙豐收,一時間,港臺掀起了功夫武俠片風潮。雖然《一刀傾城》電影中的故事純屬演義,與正史差別頗大,但是,歷史上的“大刀王五”,是一個交口稱頌的一個傳奇,譚嗣同和袁世凱,一個永垂青史,一個遺臭萬年。

少年時代課堂教譚嗣同的絕命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清末武俠題材電影《一刀傾城》,取材自戊戌變法。

不過這部電影上映了9天就慘遭下架,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90年代的時候,李連杰與徐克合作拍出三部《黃飛鴻》電影,上映之後,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是雙豐收,一時間,港臺掀起了功夫武俠片風潮。

而當時的萬里電影公司的羅維,因爲幾部電影的票房慘敗,一時間陷入了財務危機,所以想打造一部電影扳回。

羅維爲了這部電影,擺出了“神仙級”的主創陣容,洪金寶導演,兩部《黃飛鴻》電影編劇張炭打造劇本,甄子丹的師父,與李連杰齊名的趙長軍加盟,關之琳、劉洵助陣。豪擲1800萬港元,讓洪金寶耗巨資拍出這部武俠片。

本以爲能夠鹹魚翻身,看似勝券在握,可是趙長軍終不是李連杰,這部電影在1993年7月15日上映,因票房慘淡,僅放映9天時間便慘遭撤下,而電影最終只能拿到了198萬港元票房,賠得血本無歸。

回過頭再來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絕對是一部被低估的好片,是一部不該忽視的經典,而電影的背景更是一段不該遺忘的歷史,而票房的失利,只能是生不逢時吧。

在電影的開篇,就直接交代了故事發展的背景:

“中國甲午戰敗後,滿清政府向日本乞和,割讓臺灣,撤走黑旗軍,臺灣子民憤慨莫名,自組義軍大刀隊,時爲一八九五年……”

荒郊野外,大刀隊隊長王五舞刀揚威,仗義執言,對酒當歌:“黑旗軍,力萬均;殺外敵,保家國。揮不掉英雄淚,忘不了家國恨;喝不盡杯中酒,唱不完別離歌。放不下手中刀,殺不盡仇人頭。”

夕陽西下,王五率大隊刀兄弟計劃炸燬日軍彈藥庫,,兄弟死傷慘重,王五血戰逃出,他悲痛萬分縱身跳入深淵。留下一句無可奈何的絕望感嘆:“故國非國,有家無家,天下之大,何處有我王五容身之所?”

而這樣的開局,就爲整部電影奠定下了,雄渾、蒼涼、悲壯的基本基調。

但是作爲武俠片,《一刀傾城》不同於稱霸武林、仇怨仇殺的非一般類型片,這部電影藉助的是武俠的外衣,講述中國近代史上的悲壯之事。

電影講述了,清代末年戊戌變法時期的一段往事,求新的文人譚嗣同,用生命去力圖求新變革,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江湖俠客王子斌,捨生取義,用生命詮釋了世間的情與義;守舊武將袁世凱,誓死效力山河日下、奄奄一息的滿清王朝。這三個人原本互不相識的人,匯聚了一條交集。

電影的主題曲《血像火》,更是悲壯激昂,“一生起伏浮沉雲雨裏,誰願長伴相隨?一生的夢若隨時間去,誰願留在我夢中?真的心假的意,假的心真的意,朦朧俗塵世事。千變際遇,這心永堅持,智勇中送情義。血像火,心緒激昂,四處風湧雲蕩。愛像火,千串光芒,照四海永未亡。”一首歌將人生的輝煌與死亡聯繫,令聽者熱血沸騰。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較多的缺陷,比如說,武大動作太快,缺少了招式的層次感和美感;出場的人物太多,不像《黃飛鴻》那樣有一箇中心人物;主演趙長軍雖然在中國武術界的地位與李連杰相當,其形象和演技卻與李連杰差一大截;最重要的是,正面人物幾乎全軍覆沒,反派奸角笑到最後,卻犯了香港電影的大忌。

雖然《一刀傾城》電影中的故事純屬演義,與正史差別頗大,但是,歷史上的“大刀王五”,是一個交口稱頌的一個傳奇,譚嗣同和袁世凱,一個永垂青史,一個遺臭萬年。

當以民間的視角回望的時候,融合正史與民間傳說,恐怕不及李翰祥的《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變法之血,男兒之血,殺戮之血之作,更是一部多情之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