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及政策

近期關鍵:優質民企融資環境將繼續實質趨好

向前展望,受貿易摩擦持續和美國利率上行的外溢效應,除美國之外的全球經濟景氣度從階段高位總體下行。對於美國經濟而言,短期表現良好,但高估值美股隱含的下跌壓力,及持續加息對利率的推升,可能對經濟形成實質的負面影響,需要重點關注。鑑於全球經濟已走出深刻調整期,出現顯著放緩的風險並不大。相應地,未來中國出口總體將保持偏弱。內需方面,短期房地產市場補庫存支撐投資增速,但伴隨棚改貨幣化政策支持轉弱、融資總體收緊和庫存上升,明年房地產投資壓力將較今年有所加大,併成爲經濟下行壓力的主要來源。基建投資增速下滑放緩,總體將逐漸有所改善;工業利潤總體仍維持良好,製造業投資有望保持穩定,但可能受累於地產投資下行,難以保持強勢;結合消費短期乏力,預計後續經濟將維持平穩偏弱,但失速風險小。經濟增長、貨幣因素尚不支持系統性的通脹壓力,短期CPI因基數及通脹預期等將有所抬升。

政策方面,外部貿易摩擦未消,內部寬信用進程緩慢,穩增長依舊是當前政策的階段性側重點。財政政策方面,控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和國企槓桿是未來一兩年的總體目標,廣義財政增速難以出現顯著的抬升,財政政策積極力度有限;貨幣政策方面,雖然信貸及資本市場的信用風險情緒整體較弱,但經過一系列實質政策措施落實,優質民企的融資環境出現一定改善,未來將趨勢向好;另外,鑑於寬信用整體進程漸進,貨幣政策仍需繼續維持中性偏寬較長時間,保持貨幣市場利率穩定低位。

中期內,中國步入城市化中後期,房地產投資可維持個位數增長中樞;產能出清、更新需求和轉型升級環境下,設備投資預計穩中有升。經濟總體企穩看平。高質量增長和防風險是政策的中期訴求,金融體系資產負債難以再度明顯擴張,資管領域面臨新變革。

二、大類資產觀點

股票:底部基礎更加夯實,戰略配置正當其時

11月初國家主席召開民企座談會,從更高層面肯定了民企在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改善民企融資環境的重要性。債券、股票資本市場的穩定,包括股權質押風險化解,是其中重要一環。預計股市底部基礎繼續夯實,大跌風險繼續降低。考慮到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和寬信用的漸進,股市風險偏好也是反覆、提升的過程。從估值水平來看,市場整體估值,無論大中小票板塊,均接近於近十年底部,中長期戰略配置價值進一步凸顯。當前佈局真實成長的企業正當其時。

大盤股盈利增長較爲穩定且估值相對便宜,尤其是經濟轉型過程中龍頭的優勢提升,高分紅龍頭股的配置價值凸顯;關注政策支持的新興經濟領域存在的投資機會;

繼續關注可中期戰略配置的板塊,如銀行、消費、新能源車、核心技術國產化等;;關注油價上漲相關的石化板塊。

債券:利率趨於緩降,優質民企投資價值突出

當前債市總體機會偏大於風險,但利率下行空間有限。一方面,經濟整體偏弱不失速,貨幣政策持續偏寬鬆,債市利率方向更趨於下行;另一方面,外部美聯儲持續加息,中美利差縮窄,油價的通脹預期壓力,這些均制約了利率的短期下行空間。從策略上來看,組合久期維持適中,套息操作仍是較好策略。

寬貨幣向寬信用的繼續轉化,將整體改善信用基本面,信用債違約事件將減少;當前政策對真實經營的優質民企融資支持較大,市場偏見尚未顯著改觀,投資價值突出;公募城投債發生系統性違約概率仍極低,尤其是公益類城投債,而產業類城投則需謹慎;對於資質較差的企業,融資難以得到根本改善,信用風險依舊較高,需要維持謹慎。

可轉債跟隨正股變化,當前時機總體偏好;整體估值偏中性,因此正股判斷較爲關鍵;部分個券,如大盤轉債估值便宜,有較好的配置價值;規避存在信用違約風險的個券。

現金資產:繼續降低防禦倉位

貨幣政策中性偏寬,貨幣市場利率中樞水平明顯下行,貨幣類資產的回報率處於較低水平。當前債市及股市相關的優質風險資產吸引力提升,應繼續降低現金資產的防禦倉位水平。

大宗商品:中期震盪趨勢仍不變

需求增速預計有所放緩,但供給端未有顯著擴張,供求總體平衡,大宗商品延續中期震盪。

今年取暖季提前,且限產範圍可能超出2+26城市,鋼鐵供給將明顯受限,現貨價格將挑戰去年高點。有色受制於美元強勢、以及對新興市場需求的擔憂,難有好表現;煤炭進口將出現回落,電廠庫存繼續回落,動力煤價格將企穩。

海外資產:港股態度整體中性,不宜過度悲觀

短期來看,經過前期下跌,港股估值整體較爲便宜;中美貿易摩擦仍是短期港股波動的主要因素。鑑於港股當前的配置價值,對港股過度悲觀並不合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